2015年是蔣堂鎮“五水共治”工作的鞏固年和深化年,眾多治水工作接踵而來,從石坑溪治理、垃圾分類,到農村生活污水提升、集鎮截污納管,時間緊、任務重成為了治水新常態。尤其是蔣堂的畜禽養殖污染更為突出,面對嚴峻的治水形勢,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為突破口,將資源力量向治水一線傾斜,堅決打好這一記重拳。經過一年的努力,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2015年初,蔣堂鎮共有各類養殖場384家,其中生豬養殖場317家、生豬存欄量86155頭,牛場7家,存欄量596頭,雞、鴨等養殖場60家。目前,經過整治,保留養殖場已全面完成整治工作。關停退養75家,拆除146家(其中去年12月25日拆除了全區體量最大,占地超2萬平方米的立新養殖小區,拆除了占地7959平方米的蓮塘奶牛場),配套消納田22013.42畝,生豬存欄量降低至6.6萬頭,下降23%;石坑溪下汪橋頭斷面水質監測COD7月34,11月16.5,下降51%;氨氮7月2.38,11月0.746,下降68%,全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在急難險阻中有序謀劃
養殖場整治工作是2015年“五水共治”工作的重頭之戲,更是提升農村環境、做好農民轉型升級的重要之路。而如何能夠漂亮地完成這一項任務,一直是全鎮干部心中探索的課題。
蔣堂鎮是婺城區的畜牧業大鎮,養殖數量以及養殖場總量僅次于臨鎮白龍橋,全鎮養殖場總量近400家,生豬存欄量8萬多頭,更分布著大量的低、小、散養殖場,整治難度大、污染程度高。從去年新春伊始,全鎮干部多次入戶調查,并對每戶的養殖數量、豬舍面積進行統計、丈量,按每戶所在的區域、設施建設情況、污水使用情況等進行分門別類,并做好歸檔工作。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期充分的調查摸底為之后的整治、關停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糧草”。但是,今年的畜禽污染整治任務重、時間節點短,如何才能打贏這場仗呢?
通過分析,蔣堂鎮養殖場的整治、關停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難點:一是“數量大”,該鎮今年的養殖場整治、關停目標數占了全區總數的五分之一;二是“面積多”,全鎮需要拆除的面積數占了全區目標的近半;三是“時間緊”,養殖場沼氣工程施工隊伍去年9月初才進場施工,時間進度非常緊張;四是“天氣差”,恰逢前段時間雨水天氣多,曾經導致施工隊伍連續近半月無法施工;五是“難度高”,很多農戶家庭條件不好,多以養殖業作為賴以生存的根本,而這樣的農戶大多又屬于低、小、散戶,無法整治只能關停。面對以上幾個問題,蔣堂鎮一一制訂方案,倒排工作計劃,成立專項工作組。由鎮主要領導掛帥,整治工作進度一日一報,鎮干部日日入戶,并將當天進度照片上傳至微信工作群。全體鎮干部自開展整治以來,全部放棄周末休息時間,投入到這項工作中。
用“四要”工作法狠抓進度
蔣堂鎮干部們充分認識到,“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該鎮主要污染源都集中在畜禽養殖、農村生活污水、集鎮污水、農田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所以畜禽污染治理好了,治污水中的重要一環就可以大體解決問題。盡管蔣堂鎮畜禽養殖面廣量多、任務重、難度大,但全鎮干部仍迎難而上,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思想要統一。該鎮鎮、村兩級干部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在鎮、管理處、村層層組織宣傳發動,建立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村干部負責逐級督促,在全鎮范圍內營造畜禽養殖整治氛圍。鎮班子帶頭認領32家整改難度大的養殖戶,每日到戶指導督促,即查即改。聯村干部每天必到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整治、農村垃圾分類三個現場,通過微信實時播報進度,通過微信群即查即改。
基礎要扎實。在農林局的技術指導下,該鎮自行編制了畜禽整治資料,組織全體干部學習整改措施和驗收標準,確保聯村干部基本功扎實到位。同時從去年6月份開始對全鎮養殖場存量進行全面摸底調查,詳細記錄面積、存欄數、消納田、處理設施配備及運行情況等各項數據,一戶一檔登記造冊。針對調查時養殖戶暴露出的不同問題,下發整改通知書,提出針對性措施分類落實。
重點要抓牢。一是抓牢54戶新建沼氣工程和115戶雨污分流、干濕分離整改工程。在沼氣池建設的同時,督促養殖戶自行按照標準做好雨污分流和干濕分離,目前169戶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抓牢立新養殖小區的拆除。該養殖小區共有養殖戶11家,生豬存欄6230頭,母豬564頭,豬舍及沼氣池、干糞棚等共計占地超2萬平方米;又涉及跨鎮土地承包、多重轉包和大量生豬出路等復雜問題。從11月25日開始,鎮、村干部一方面主動聯系大戶上門收購生豬,就土地承包問題多次與養殖戶溝通協調;另一方面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十人攻堅小組,對該小區內11家養殖戶逐戶走訪。至今,小區所有養殖戶都已完成拆除;三是抓牢拆除工作。此輪整治工作一共拆除生豬養殖場146家,拆除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為加快進度,蔣堂鎮一方面積極發動養殖戶自拆,另一方面組織專業拆除隊伍,對拆除難度大的養殖場實行助拆,同時做好拆前、拆中、拆后的照片整理及歸檔。
監督要到位。一是充分發揮各村水務員和河道巡查員作用,開展日常巡邏,發現任何直排偷排漏排現象,馬上追溯源頭,限期整改或直接拆除,保持治污高壓態勢。二是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置工作,為遏制隨意亂丟棄病死豬現象,要求養殖戶深埋處理;試點病死畜禽丟棄有獎舉報制度,重賞檢舉揭發行為,獎勵金額50至2000元,現已累計接到舉報19起,獎勵金額3450元。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嚴禁新建、擴建養殖場,杜絕新增養殖污染源,做到“發現新增一處,及時上報一處”,防止邊整治邊反彈。
以披星戴月出工作實效
李開林是寺前村一名普通的養殖戶。當年,他最早響應政府的號召,自行創業進行了生豬養殖,養殖齡也有了15年之久。在最開始進行養殖場整治的時候,李開林滿懷困惑地向上門開展工作的鎮干部提出了疑問:“我們這么多年都是這樣養過來的,隔壁鄰居也沒有說什么,為什么現在不準我們養了呢?”
“現在不是不準養,而是需要按照規范來養,現在政府提倡環境衛生整治、五水共治,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大實事。不經過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不僅對環境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對戶主,對周圍人的人身安全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養殖戶想繼續養殖,我們鎮里會提供技術指導和施工隊伍,上級部門也會提供部分的資金補助。如果養殖戶不想養殖,在養殖場拆除后,我們也會給予養殖戶適當的補助。”有關干部耐心解釋道,“鎮里會根據養殖戶不同的需求給他們提供不同的建議。例如,想種植農業的,鎮農辦會提供市場信息,提出合理建議。”
“政府的工作是好的,之前不理解,現在知道了肯定會支持的。”在經過干部們的詳細說明后,很多像李開林這樣原先不理解的農戶都表示了支持。李開林養殖場的占地面積共有300多平方米,再加上空余面積,共有1.5畝左右。在鎮農辦的指導下,他計劃在今年進行火龍果的種植。目前,他已做好種植前的準備工作。
去年受天氣影響,沼氣工程施工壓力較大,為加快進度,從10月底開始,該鎮干部全部放棄休息時間,連續兩個月蹲點督促;同時要求施工隊伍擴大施工班組,延長施工時間,最多時達12個班組同時施工,挑燈夜戰。除此之外,蔣堂鎮還有自己的妙招:針對養殖場的整治工作,其他鄉鎮多以養殖戶主為主體,政府僅作為監管和督促方;而蔣堂鎮則巧妙地將自己轉化為中間協調者,所有需要進行沼氣工程建設的養殖場,按相關規模上交預付款,鎮政府作為代管方,以此來對施工方進行督促,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克服所有困難,雨天冒雨施工,晚上連夜加班,加快施工進度,厚積薄發,至此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努力,蔣堂鎮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部分問題。
“蔣堂鎮將繼續以污染整治‘零容忍’的態度不松懈,保持高壓的態勢不松懈,久久為功的勁頭不松懈,堅決打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攻堅戰。”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鎮將從三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保持整治成果。繼續加大宣傳和查處力度,組織對前期工作進行回頭看,尤其是對位于村中,存欄在20頭以下的養殖場查漏補缺,確保不漏一戶;二是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推進科學養殖。一方面鼓勵養殖戶轉產,發展特色農業或特色畜牧業,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另一方面推進農牧對接,從落實消納田、沼液配送服務、有機肥推廣等方面推動資源循環利用;三是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實現長效監管。建立畜禽污染長效管理辦法,完善監管網格,加大偷排漏排的打擊力度;指導、督促養殖戶正確使用治污設施,做好病死畜禽丟棄有獎舉報,嚴控養殖場反彈和新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