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一大早,莘畈鄉祝村的保潔員羅樹海聽著響亮的廣播聲,挨家挨戶上門收取農戶家門前的垃圾,并把垃圾再次分揀后放入專門設計的垃圾清運車內。為促進村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祝村在全村開展垃圾分類集贊活動,由村干部每天檢查各農戶的垃圾分類情況,并在測評表上打分,對做的好的農戶發放“集贊卡”一張,農戶可以根據獲得的“集贊卡”數量兌換相應的獎品,如牙刷、牙膏、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一周表現好的農戶還將被評為垃圾分類先進戶,并額外獲得印有表揚文字的雨傘,表現欠佳的則被評為促進戶,通過“榮辱榜”進行上墻通報,動態評比,從而提升農戶垃圾分類、投放正確率。
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莘畈鄉對全鄉垃圾分類工作做出多次部署,完善垃圾分類考評體系和激勵機制,落實垃圾分類工作聯系、指導、協調專人負責制,逐步深入地開展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激發村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認同感,在全鄉掀起垃圾分類新高潮,以逐步實現全鄉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
干部
爭做垃圾分類“宣傳員”
為讓垃圾分類的意識深入人心,鼓勵大家齊參與,聯村干部以及各村村兩委成員走村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已經成為一種工作新常態。
前期,聯村干部以及各村村兩委成員走進每一戶農戶家中,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和宣傳圍裙,讓全鄉1700余戶農戶知曉如何分類垃圾,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同時,還通過微信、農民信箱、廣播等形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目前,每戶農戶家都擺放著兩只垃圾桶,一只黃色垃圾桶和一只綠色垃圾桶。為了讓村民們更清楚如何分類,聯村干部和村兩委成員還為垃圾桶貼上了“會爛垃圾”和“不會爛垃圾”的標簽。
“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垃圾分類是一項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宣傳工作不能停,要讓垃圾分類的意識深入人心,讓人人都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聯村干部以及各村村兩委成員紛紛表態,并積極落實行動,自覺擔任起“宣傳員”的職責,讓垃圾分類宣傳“不間斷”。
“村上的部分村民真正做到了垃圾分類,但還有一些村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大家加把勁,繼續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一定要提高村民垃圾分類意識,讓他們自覺做好分類工作。”11月17日,莘畈鄉召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鄉村兩級干部齊聚一堂,匯報當前各村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交流工作經驗,共商垃圾分類大計。針對不足之處,莘畈鄉黨委政府再次明確工作目標,就下一步全鄉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并落實各項措施,以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為配合好垃圾分類工作,莘畈鄉還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設,目前,太陽能垃圾房以單建和幾村聯建形式進行建設,擬建9座,已建8座,垃圾房內部的好氧系統均已安裝,并已投入使用。
樂做垃圾分類“排頭兵”
黨員
11月15日是黨員活動日,吳村在結束黨員民主生活會后,35名黨員分成四個小組,和村兩委成員一起走進農戶家中,上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綠色的垃圾桶貼著會爛,黃色的垃圾桶貼著不會爛,剩菜剩飯等廚余垃圾放入綠色的垃圾桶,塑料等放入黃色的垃圾桶。”黨員們一邊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一邊用鐵夾把村民放錯位置的垃圾重新放置。
除了吳村,方家、和尚廖、小塢頭等村當天也紛紛開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黨日活動。“大爺,綠色會爛,黃色不會爛,記住垃圾桶的顏色,把垃圾分好了。”“大姐,你可是家里垃圾分類的主力軍,千萬別掉鏈子。”“奶奶,垃圾桶內的垃圾都分對了,真厲害,您可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當天,全鄉、全村的黨員干部們全體出動,走村入戶,查看村民垃圾分類情況,針對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并對做得好的村民進行鼓勵。
“黨員們把我家的垃圾又重新進行了分類,還對我說了不少垃圾分類的知識和好處,讓我明白垃圾分類是改善環境、造福子孫的好事,這必須得大力支持。”學嶺頭村村民盛銀花說,垃圾分類是每個人舉手就能做的事情,只要在丟垃圾的時候,稍微想一想會爛和不會爛就可以了。除了李大媽,還有不少村民在黨員們的模范帶頭下,增強了垃圾分類意識,并自覺做起了垃圾分類工作。
此外,除了上門宣講垃圾分類知識、指導村民如何分類垃圾,黨員們還積極帶頭,做好自家垃圾分類工作。
督導員保潔員
勇做垃圾分類“把關人”
針對各村保潔員和督導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現狀,11月18日下午,莘畈鄉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培訓會,邀請區農辦專家為各村的聯村干部、督導員、保潔員、婦女主任、村兩委分管干部授課,指導其如何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并耐心地解答他們關于垃圾分類的疑惑。井下村的村民龔水英主動報名督導員,經過培訓后,她說,“原本對這項工作雖有熱情,但文化程度不高,對工作開展挺忐忑的,在經過培訓后,更加清楚垃圾應該怎么分類,更能正確地把垃圾分類的知識傳遞給大家了”。
第二天上午六時許,督導員們的身影就陸續出現在農戶的家中,指導每戶家庭垃圾分類工作,為垃圾分類把好“第一關”。“塑料袋放進黃的垃圾桶,上面貼著“不會爛垃圾”,水果皮、菜葉放進綠的垃圾桶,上面貼著“會爛垃圾”,下次扔垃圾前可要看看清楚,千萬不能放錯了。”一大早,莘畈鄉大立元村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朱素賢、吳小女、付小云就挨家挨戶宣傳起垃圾分類知識,她們還拿著鐵夾現場指導村民如何分類垃圾,說說垃圾分類的好處,聊聊垃圾分類小知識。
據了解,莘畈鄉11個行政村共有29位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早上六點開始,督導員們都奔波在一戶戶農戶家中,面對面指導村民如何投放垃圾,讓村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除了垃圾分類督導員,各村的保潔員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方家村的保潔員盛寶順上門收取垃圾時,仔細地檢查桶內的垃圾,把放錯位置的垃圾進行二次分類,再把可爛垃圾投入村里的太陽能減量化處理房,把好垃圾分類“第二關”。每位保潔員都是垃圾分類的“把關人”,守好最后一道關卡尤為重要。現在,村里的保潔員都能夠做好垃圾二次分類工作了。
下一步,莘畈鄉將繼續做好垃圾分類的保持工作,結合聯村干部和各村干部,加強監督,樹立村民垃圾分類意識,明確垃圾分類責任,讓垃圾分類成為莘畈鄉實實在在的利民、惠民工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