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畈鄉銀坑村是著名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堅持浙江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創建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是粟裕將軍戰斗過的地方,也是我省第一批革命老區。為了發揚革命傳統,讓黨的事業薪火相傳,銀坑村籌建了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室,在有關部門、企業的支持下,村民還自發集資建造了粟裕將軍銅像。12月5日,該村將隆重舉行“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駐浙西南80周年”紀念活動。為此,記者日前專程來到該村采訪。
銀坑村位于金華南山,地處武義、遂昌、婺城區三縣(區)交界處的深山里,距離金華市區60多公里。來到銀坑村,放眼望去,只見村莊坐落在盆地之中,四面環山,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風景秀麗。在這里,聽不到城市的各種喧鬧,只聽見嘩嘩的水聲,一泓清溪蜿蜒而下,由西向東穿村而出,匯入白沙溪之中,真是一個深山中的世外桃源。
粟裕將軍情系老區,與根據地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
粟裕將軍情系老區,心向人民,與根據地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粟裕將軍心中時刻牽掛著老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1961年冬,粟裕將軍曾專程來到金華等地戰斗過的地方看望老區人民,千方百計幫助他們客服困難、發展生產。特別是對那些烈士家屬,總是問長問短,給他們以鼓勵和安慰。
金華銀坑、遂昌門陣“抬頭山,低頭溝,出門嶺”,位居白沙溪源流的深山區,是(遂)昌、金(華)、武(義)三縣交界處,山嵐疊峰、道路難行,“對山講話聽得見相逢見面走一天”,與外界幾乎隔絕。1982年,當粟裕同志獲悉門陣、銀坑等革命老區群眾要求修建通村公路時,隨即指示地方政府要予以支持并按老區政策予以落實。在粟裕同志的關懷和重視下,1983年8月11日溪門公路正式開工,采取由外向內分段推進、逐段受益的施工方法。1984年4月溪口至田鋪建成計3公里。1985年4月田鋪至雙溪口段建成計5.5公里。同年10月雙溪口至門陣段5公里和雙溪口至銀坑2.5公里同時建成。至此,全長16公里的溪門公路全線竣工,歷時25個月。
傅根財說,前幾年,粟裕將軍的原秘書鞠開還從北京來到銀坑村,考察了粟裕將軍在銀坑辦公居住三年的舊址。
今年的6月21日,鞠開又專門送來了多部關于粟裕將軍的專著。
籌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室
傅根財說,1935年5月,粟裕將軍帶著300余名紅軍來到銀坑駐扎練兵,他在銀坑這座老房子里斷斷續續生活了3年,房子大門外是當年的練兵場,如今也成為曬谷田。銀坑雖然上世紀80年代初就被確定為革命老區,但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乏維護修繕資金,一直拿不出資金重修房子,加之幾年前古祠堂多次失火,為此,粟裕當年居住和辦公過的舊址已破敗不堪。
去年4月4日,婺城區組織開展了祭掃銀坑村革命烈士陵園活動。之后,區委領導發現,這幢房屋很破舊,當即要求重修該座房屋,建成婺城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要求有關部門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幫助,并倡議黨員干部捐款獻愛心。為此,銀坑村兩委開會研究,把重修陳姓廳、陳氏祠堂提上議事日程。
紅軍挺進師的戰斗歷程,是一曲英雄的壯歌;挺進師革命將士的斗爭精神,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挺進師在銀坑的活動是銀坑人民永遠的驕傲。為了紀念英雄,激勵后人,2015年,在中共金華市委市政府、婺城區委區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銀坑村籌建了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陳列室,在建設的過程中,得到了多個部門單位的有關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據銀坑村村支書陳凱良介紹,該村從去年12月開始,先后開展了粟裕將軍當年在銀坑村的住房、陳氏祠堂修繕工作和建造粟裕大將紀念亭的工作,于今年7月完成,目前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室安裝、布置等工作正在進行中。在有關單位和企業的資助下,銀坑村村民自發集資建起了高2.8米的粟裕大將銅像,目前正在安裝中。12月5日,該村還將隆重舉行“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駐浙西南80周年”紀念活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