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通園溪穿村而過,溪上是一座座小石橋,或平或拱、或古韻或零丁。夕陽西下的時候,一戶戶農家飄出煙火和飯菜香,溪邊和石橋上就漸次熱鬧起來。有托著飯碗的、有飯后散步休閑的,他們邊吃邊走邊聊著家長里短,臉上透露出忙碌一天之后的放松和愜意……這樣的場景,被神奇的時光復制:一幕如褪色的黑白電影,印刻在45歲的樓少宏記憶里;一幕就在眼前的沙溪村,每天輪回上演。
樓少宏是婺城區新獅街道沙溪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兒時記憶里,沙溪村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擁有著“小橋流水人家”這樣最典型的江南風情。只是曾經的清流漸漸黑臭,垃圾、淤泥布滿了通園溪河道。于是,農戶們緊閉了門窗,再不愿親近自己的“母親溪”。所幸“五水共治”給通園溪帶來了“重生”的機會,也為沙溪村再現江南風情提供了契機。從去年開始,樓少宏帶領該村兩委和全體村民一起,熱火朝天地治理起水環境、村莊環境,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再現了曾經“炊煙裊裊、流水潺潺”的鄉村美景圖。當然,對比曾經,現在的沙溪還擁有了鱗次櫛比的樓房、平坦寬暢的道路、錯落有致的綠化……
用“沙溪精神”治好水環境
什么是“沙溪精神”?“不屈不撓就是沙溪精神。”樓少宏說。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沙溪村再一次為村域范圍內的通園溪進行了一次徹底清淤。其實,市、區、街道三級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通園溪治理工作。此前,新獅街道已經組織對通園溪轄區段進行過一次清淤行動。“可是,二三十年的陳積,光靠人工清理一次還不夠徹底。”樓少宏搖搖頭說。在他的提議下,村兩委決定再次為村里的“母親溪”清淤。
如此一來,他們馬上面臨了第一次清淤就出現的難題。原來,沙溪村溪邊道路不夠寬敞,很多地方吊機無法駛入,而河堤有一米多落差,挖掘機必須靠吊機吊入河道。另一方面,村內有很多石橋,挖掘機在河道里的高度比不少石橋高,也無法通行。怎么辦?沙溪村兩委沒有放棄,不僅各成員絞盡腦汁想辦法,還發動村民獻計獻策。最后,吊機在村莊外圍將挖掘機吊入了河道。同時,下河作業的挖掘機被拆除了駕駛室外框,降低了高度。就是靠著這樣的不屈不撓,沙溪村將自己村域范圍內760多米長的通園溪河道進行了徹底的清淤疏浚。
事實上,沙溪村在水環境治理中的不屈不撓,還體現在敢于作為、敢于爭取上。該村有個五十垅水庫,其泄洪渠道穿過村里的住宅區,然后匯入通園溪。去年汛期,這個水庫有過兩次較大泄洪,由于渠道過洪能力不足,在村內引起洪水倒灌,不少農戶家中進水,對經濟造成損失、對生活造成影響。而這樣的情況,往年也有發生。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村兩委抓緊了“五水共治”的機會,跑街道、跑部門,反復匯報、層層申請,最終獲得立項建設環村渠道。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招投標,很快將進入施工階段。對此,聯系該村的新獅街道紀工委副書記陳昌寅豎起了大拇指:“該村集體經濟其實很薄弱,可村兩委肯干事、敢擔當,像這樣對村莊發展有利的事,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包裝、爭取項目,包括籌資、墊資……全力以赴去做。”
沙溪村的水環境治理依然在路上。據該村村委主任邵偉鑫介紹,通園溪現已基本完成整治,但接下去仍需要做好長效監管和長效保潔工作。此外,村內還有一口小池塘,因為多年污染,加上沒有活水,水質很差。對此,村里已經完成整治方案,準備在明年春節后啟動清淤、駁坎,以及修渠引水等工程,讓這口黑臭死水塘徹底變成清水塘。
水岸同治,打造宜居沙溪
當然,水環境治理,河道保潔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消滅岸上污染源。沙溪村沒有工業企業,需要“堵”的是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該村兩委因此啟動了村莊環境治理工作。他們還自我加壓,于去年年中爭取到了省級宜居示范村的創建項目。全村黨員干部由此忙活開來:去年下半年完成了村內道路建設;今年上半年開始整治門前屋后亂堆放頑疾;10月正式鋪開了垃圾分類工作;還有村內的綠化提檔工程、景觀建設、危舊房拆除,也已陸續啟動……
值得一提的是,沙溪村在整治門前屋后亂堆放頑疾工作中,堅持黨員干部帶頭,用行動引導和感染普通村民參與。目前,全村50多戶黨員干部家庭已全部完成整治,徹底清理了房前屋后的雜物和衛生死角。現在,村民代表也已跟進此項行動,下一步將向普通村民延伸。此外,該村還成立了專門隊伍,由婦代會主任帶隊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指導垃圾分類工作。尤其對垃圾清運員發現的不分類或分類不徹底家庭,該隊伍成員就反復上門動員、指導,加快了此項工作的落實。
付出心血和汗水,收獲喜悅和美麗。如今的沙溪村莊環境,得到了村民們一致點贊。60多歲的朱大媽笑瞇瞇地說:“前幾年,我們村里的通園溪又臟又臭,水里甚至經常出現各種糞便;你看現在,水干凈多了,每天都有人打撈垃圾。還有,村里的路做好了,衛生環境也越來越好了。”57歲的邵志新則滿懷憧憬地告訴記者:“我聽說村里已經在做綠化了,而且村口準備建設景觀公園、景觀橋,通園溪邊還要安裝羅馬柱……建議你明后年再來沙溪,到時候這里就更加漂亮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