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帶動由點到面
瑯琊鎮根據實際,選擇基礎較好的兩個精品村泉口和浩仁為試點,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倒垃圾要先分類,帶走文明留下美”,“環保生活你我他,請給垃圾找個家”……走進泉口村,圍墻上、電線桿上大大小小的垃圾分類宣傳標語、漫畫隨處可見。泉口村由泉口、張橋頭、殿塔、鐵店4個村自然村組成,現有人口1233人,農戶370戶。村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鐵店古窯址,省級佛教勝地石巖寺,是婺城區首批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為了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工作,提高垃圾分類普及率,該村按照“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工作方式,建立垃圾分類網格,做到垃圾分類戶戶見干部,有序指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
據了解,泉口村共設立9人的保潔隊伍全面負責垃圾分類工作,其中隊長1名、村中保潔員3名(保潔員分別負責主村及三個自然村路面垃圾清掃),垃圾分揀員5人(分別由婦女主任、計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組成),專門負責督促和指導農戶家庭的垃圾分類工作,并保證每天早上7點到9點、下午4點到6點,垃圾分揀員準時上門指導督促每家每戶垃圾分類,由保潔員收集并轉運到太陽能垃圾房。“垃圾分類一開始不習慣,但慢慢就覺得也不是很麻煩的事情,而且分類之后,村里的整體環境變好了,我們自己住著也舒服。”在泉口村,很多村民這么說道。
走進浩仁村記者看到,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黃色、綠色兩只垃圾桶,黃色的桶里,扔著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而綠色的桶里,則是一些菜頭菜腳和瓜果皮等。“會爛的垃圾,扔到綠色的桶里;不會爛的,扔到黃色色桶里。”村民滕奶奶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她清楚地知道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村干部經常上門給我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現在村里大到90多歲的老人,小到10來歲的小孩都知道怎么分。”滕奶奶笑著說。
浩仁村作為瑯琊鎮垃圾分類另外一個試點村,村兩委高度重視,由村支部書記親自抓,成立浩仁村環境衛生管理委員會,村書記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其他兩委成員和黨員代表共6人為成員。浩仁村將連鄰幫戶網格圖上墻公示,25個黨員每人聯系8戶開展垃圾分類指導工作。為了讓垃圾分類落到實處,浩仁村明確黨員干部環境衛生片區責任包干職責,建立垃圾費收取制度,垃圾費用于獎勵,每月評選出先進戶、促進戶,評比結果公布,先進戶得到日常用品的獎勵,促進戶及時整改,接受群眾監督。通過村衛生評選獎勵、衛生費收繳等,村民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明顯增強。
平時在村里,村民們經常看到該村黨員干部在自己的衛生責任區打掃衛生。原來,為了節約開支,浩仁村日常僅安排兩個保潔員,負責全村村莊環境、水環境保潔工作。考慮到保潔員工作量較大,浩仁村將整個村莊劃分了片區,同時將五條渠道、三口已整治完成的池塘也進行“分配”,由村兩委成員擔任片長、河(塘)長,實行責任包干。據悉,為了便于村民日常監督,該村還在每個片區、每條渠道、每個池塘邊張貼了公示牌,公開片長、河(塘)長信息。這些舉措不僅改善了村莊環境,也受到了村民們的好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