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是企業發展的保障。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區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狠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死亡人數、事故起數、經濟損失“三項”指標穩中有降。為婺城平安“十連創”打下了基礎。但由于政府安全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涉及行業多、專業性強,專業知識匱乏,企業參差不齊,監管難度大等問題和矛盾已十分突出,導致轄區內仍有相當部分工礦商貿企業存在失管、漏管現象,安全隱患多,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如何提高安全監管水平,本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浙江省安監局《關于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結合婺城區安全生產實際,就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提升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防控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主要形式和對象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是政府推動行業企業購買安全技術服務、政府鼓勵中介機構提供技術服務、政府對購買安全服務并取得成效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經費獎勵或資金補助,采取安全標準化咨詢、專家現場服務、企業托管等多種模式,政府、中介、企業以安全社會服務的形式共同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并通過發揮市場在安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安全政策引導作用,推動社會安全技術服務力量參與支持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提升安全生產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應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專家參與、企業自主”原則,推動并加強企業安全管理責任意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事故防范控制能力。
一是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資,以公開招標、合同約定等形式委托安全專業服務機構,或聘請安全專家為政府及安全監管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提供安全專業技術、評估認證、宣傳培訓等服務。
二是企業委托服務模式:是指為落實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和義務,健全安全管理和改善安全條件,彌補安全生產工作的薄弱環節,企業按照市場競爭選擇機制與安全專業服務機構遵循自愿平等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安全生產服務合同,服務機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核準的業務和職責范圍內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供有償服務。
三是安全生產協作互助模式(簡稱安全生產協作組):是指根據企業規模、行業類別、生產工藝危險程度等情況,同一區域的企業或某一產業的企業,組成若干安全生產管理單元或協作組,并由成員企業派出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門小組,利用各企業技術力量的集聚優勢,定期組織開展交流、研討以及企業自查、組內互查、組間互查等活動,實現行業企業間安全資源共享與互補。
四是其他安全管理模式:如行業協會自治模式,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組織優勢和自律作用,以及行業中領先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傳、幫、帶”作用,指導、引領會員單位開展安全生產互幫、互學、互查以及培訓等活動,形成安全生產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機制等。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對象為全區范圍內工礦商貿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如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單位;職業病危害較重及以上的用人單位;自身安全生產管理能力不足的工業生產經營單位;出租廠房、大型市場等涉及多租賃戶的主體或單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并被列為政府掛牌督辦的單位;安全生產涉及主體多、監管職能交叉,近年來發生事故幾率高、傷亡損失較大的領域。根據轄區經濟產業結構和安全生產特點確定安全生產社會化重點服務對象。
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組織和保障
各級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中要加大宣傳、執法、考核、激勵力度,制定多項組織和保障措施,進一步規范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縱深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
(一)加強領導,建立機制。首先,區政府要出臺“關于推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相關政策。我區白龍橋鎮工業經濟較為發達、安全監管任務十分繁重,可以先行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委托管理工作。即由依法設立的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接受生產經營單位的委托,為其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技術、管理服務。試點工作成熟后,召開現場會,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開展。其次,根據實際情況和安全監管需求,制定出臺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實施意見和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服務的適用范圍、類別和內容,明確服務機構的資質要求和專家聘任資格條件、規范工作程序和方法;第三,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質量監督檢查、事故隱患報告和整改督辦、約談通報、專家費用保障等配套制度,實現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形成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長效機制。
(二)要加強宣傳引導,落實相關方面職責。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鄉鎮(街道)安監站和安全生產服務中介機構,要加大《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和國家相關規范條令宣貫力度,2015年重點面向企業宣傳新安法的十大亮點、處罰力度、企業主體責任等內容,促使企業負責人和一線員工了解掌握《安全生產法》的內容并提升安全意識。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做好轄區內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監管和指導,落實政府、企業、中介相關方在安全社會化服務中的職責和權利;要加強與本級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機構的協調溝通,研究制定適合本區實際的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政策措施,調動企業和社會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關機構及專家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從事安全生產服務活動,保障所提供的報告、信息真實準確,并對其作出的安全評價、檢查、認證、檢測等結果負責。企業要根據所聘用社會服務機構或專家提出的建議要求,做好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改進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完善安全生產管理。
(三)明確工作重點,落實服務內容。要將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長效機制作為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契入點,通過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指導、幫助企業建立規范、持續、有效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程序,促使企業落實隱患排查、整改的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由被動接受安全監管向主動開展安全管理轉變。
(四)加大考核激勵,提升服務能力。要在政府、企業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中,加大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服務考核比重,明確規定對未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在加大日常執法檢查頻次和行政處罰力度,同時進行媒體曝光和列入不守信譽企業黑名單。同時在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加大對成效顯著的企業的考核激勵力度,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確保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健康、持續推進。在積極引進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參與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同時,加大當地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扶持力度,滿足企業不斷增長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需求。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做好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人才培養工作,保障安全服務產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推動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能力、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婺城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