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花燭,洞房逢佳期,一陣含羞那啊,一呀陣喜。喜的是梨花美貌世間少,丁山娶的啊天仙妻……”
近日,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婺城實踐隊參與羅店鎮(zhèn)大嶺村農(nóng)村文化大禮堂建設資料收集整理和策劃工作。在完善“文化廊”的過程中,實踐隊和村里的鼓樂隊合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山村“演唱會”,了解大嶺村的文藝人才和文藝演出。
實踐隊隊員陳雪瑩跟著村民章春艷奶奶學唱婺劇。章奶奶唱一句,陳雪瑩跟一句,把《三請梨花》選段《排花燭》唱得有模有樣,過足了一把“戲癮”。
章春艷奶奶是大嶺村鼓樂隊的實力“唱將”,婺劇名段《碧桃花》、《雙陽公主》信手拈來。吳風球奶奶唱了一出《巡營》,展現(xiàn)了“樊梨花守寒江統(tǒng)領三軍,守邊關保中原時刻在心”的巾幗英姿。配合著手勢動作,翁春華爺爺把《郭武練槍》唱得雄渾有力。五位爺爺奶奶輪番登場,一展身段唱法。
71歲的翁洪明爺爺領銜的樂隊在一旁傾情演奏。大小鼓、鼓板、二胡、大小銅鑼,民樂演奏與戲曲相得益彰。翁洪明老爺爺可謂是“十項全能”,不僅會拉二胡,還會吹嗩吶、洞簫等樂器。他還指導鼓樂隊的爺爺奶奶唱婺劇,吹拉談唱不在話下。翁爺爺年輕時曾拜師學過樂器,農(nóng)閑時時常吹吹打打,水平日漸精進。
人文婺城實踐隊的隊員在老人的鼓勵下嘗試民樂器。在爺爺指導下旋轉竹板來敲鑼,拿起了鼓槌敲敲打打,學著翁洪明老人的樣子拉起二胡……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實踐隊成員也合唱《梔子花開》、唱跳《青春修煉手冊》等流行歌曲為老人助興。
鼓樂隊的十多位老人從去年開始聚在一起唱戲、演奏樂器,大嶺村的老年活動中心成了他們的“音樂廳”。鼓樂隊成立時間雖短,但成員的能力不弱,有賴于平時的練習。翁嬌芳奶奶的本子上工工整整地抄著婺劇《百春圖》的唱詞。這樣的本子,鼓樂隊成員人手一本,在種地空閑時掏出來記記詞,唱唱曲。
鼓樂隊練習、表演時,村民們圍在一旁觀看。鼓樂隊也給村里婚慶等熱鬧場合助興,豐富了村民和鼓樂隊老人的農(nóng)閑生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