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尤其是魚蝦,因其營養美味,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婺城區白龍橋鎮臨江村,就有人建起了一處漁業園,踐行品質、特色養殖,里面不光集魚、蝦、蟹等水產養殖于一體,平時還可以作為人們休閑釣魚的好去處。
養高品質的水產,走一條不同于傳統養殖方式的生態發展路子,這就是曉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唐小豐的想法。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以水產養殖為興趣和主要探索方向的創業者。
雖然不是主要事業
但水產養殖是我最大的興趣
唐小豐今年44歲,是一個經歷豐富的創業者。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志在外面拼搏一番,初中畢業后,唐小豐就考了駕駛證,開起了大貨車。開了一年貨車后,他又在臨江區公所開了幾年小車。幾年的開車經歷使得唐小豐在運輸機械方面積累了不少知識,于是,他又轉行干了6、7年機械工作。
2011年,在物流形勢一片大好的條件下,唐小豐創辦了金華市金眾捷貨物運輸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貨物運輸以及配送倉儲中轉事業,讓自己的運輸機械經驗成功變成了致富手段。2012年,隨著政府對物流產業的大力扶持,相關配套的企業也都紛紛出現,唐小豐和他的物流公司也迎來了更好的機遇,漸漸與周邊的小企業達成了了合作關系,公司運作慢慢地步上了正軌。
走進唐小豐的公司,記者就看到了不同的倉庫上方有著不同的公司名稱,一問才知道,原來唐小豐把自家廠的空余倉庫出租給了他的合作伙伴們。“這些企業跟我合作得都挺久了,我們也從同行變成了朋友,公司之間離得近些工作還能開展地順利些呢。”唐小豐說,“有些時候我們還會一起到我的漁場里去釣魚,工作之余還可以休閑娛樂一下。”
后來,物流企業越來越多,唐小豐的企業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于是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他的興趣——水產養殖中。“如今干物流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且干這個行業都是需要自己墊資的,每次在年底清算的時候都要到外地去拿錢,我想想還是在家養魚比較安穩些。更何況小時候的我就住在白沙溪旁的臨江村,至今還特別懷念以前在白沙溪抓魚的場景。”唐小豐打趣道,“雖然物流是我的主要事業、主要收入來源,但其實,水產養殖才是我的興趣所在。”
水產養殖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比做物流公司更早的2007年9月,唐小豐就在臨江村包了一塊地做水產養殖。2008年,唐小豐跟朋友們一起合作創立了曉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并一直和朋友們努力經營著。2011年,在唐小豐開辦物流公司的同時,在水產養殖方面也有了一個新的突破。
當年10月,唐小豐在不滿足現有魚蝦品種的情況下,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進行了聯系,準備養一些別人沒有的特色水產。因為在水產里,蝦的利潤是比較高的,而那時水科院正好推廣一個名叫“太湖一號”的青蝦品種,據說效益很好,唐小豐便和水科院談起了合作。“因為青蝦原本就是屬于江南這一帶的,沒有地域的差異性,也比較好養活。更何況,青蝦當時也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推薦的品種。”唐小豐說。很快,唐小豐便和水科院達成了合作協議,水科院也及時派人拿著種苗到唐小豐的臨江養殖場準備開始養殖。原以為青蝦養殖就會這么順利地進行下去,沒想到因為水源的問題,唐小豐連續失敗了兩年。“2011年正好是金華高鐵開始建造的時候,而高鐵又正好經過白沙溪。因為工程的原因,白沙溪的上游被攔截,導致在白沙溪下游的臨江養殖場沒有新的水源。”但是,連續兩年的失敗并沒有讓唐小豐退縮,2013年,白沙溪恢復原樣后,唐小豐又繼續養起了他的青蝦,而且這幾年的產量都非常不錯。唐小豐表示:“只要水沒問題,蝦是很好養的,只要在水底種一些水草之類的藻類植物,讓青蝦在蛻殼的過程中得以藏身,防止被其他的魚、蝦吞食,產量肯定不錯。”
再次經歷失敗,他仍熱衷于水產養殖
在初嘗勝利的果實后,唐小豐野心勃勃地準備壯大自己的水產養殖業。2012年底,唐小豐把自己的第二塊養殖基地選在了白龍橋鎮的古城范村,也多次前往水科院談合作。在水科院的專家組進行實地調查后,他們便決定在唐小豐的新基地養殖一種名叫“美洲鰣魚”的新品種。聽到消息后,唐小豐也非常高興:“在實地調查后他們就決定在基地建一個博士后工作站,還可以派專業人員進行新品種開發,會全力配合我的養殖工作。我感覺這是我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又一個重大機遇。”
然而,世上難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因為對相關政策不夠了解,唐小豐沒能進行正確的選址,基礎設施建設沒能申報成功,養殖基地也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沒想到一個錯誤的選址就讓一切愿望都成為了泡影,唐小豐非常傷心。“我希望有一天政策能夠有所改變,讓我把這個基地繼續建設下去。”唐小豐說。
如今,雖然唐小豐的辦公地點在物流公司,但是,每天早上和晚上,他都會去臨江的養殖基地看看自家的魚、蝦、蟹。“每年的4月到10月都是青蝦大量產出的時候,每天早上水產販子都會在基地里等著新鮮的青蝦,因為青蝦比大部分養殖蝦的蛋白質更多、營養更加豐富,而且因為個大,口感也非常好。”唐小豐說,“接下去我就希望能把第二個養殖基地給辦起來,讓它成為金華第一家用工廠化養殖大棚培育新品種的基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