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竹馬鄉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成果顯著,每日從鄉鎮垃圾中轉站運出去的垃圾由原來的4車減到了1車,引發《金華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關注。為促使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工作步入常態化,鞏固文明行為,提高健康生活幸福指數,竹馬鄉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民間社團“潔美竹馬協會”,主導垃圾分類長效管理工作;配套出臺相關考核評分制和督察管理制,保障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有序運行;同步出臺相關獎金激勵制,充分調動百姓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發動花協、商會等社會力量,舉辦認捐活動,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多措并舉推進垃圾分類長效管理工作。
成立潔美竹馬協會,民間社團主導垃圾分類長效管理
日前,竹馬鄉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推進會暨潔美竹馬協會成立大會在竹馬鄉政府舉行,潔美竹馬協會正式成立。潔美竹馬協會采取會員制,由各村、商會、菜市場、垃圾中轉站、公路養護站以及駐竹馬的企業、學校、衛生院等參與。暫由竹馬鄉鄉長吳祝芳擔任會長,方彩雯擔任秘書長,負責前期組建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督導組、垃圾清理作業組兩支工作隊伍,實踐中探索竹馬鄉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
據了解,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督導組由各村、單位垃圾分類督導員組成,督導員由各村、單位推薦,要求熱衷公益服務、在本區域內具有影響力、略有文化、行動方便的已退或在職村干部、黨員或村民代表,負責本區域環境衛生、生活垃圾分類檢查和上門督促、指導、幫助工作,同時對保潔(清運)員的作業情況進行檢查、提醒、記錄,鄉域內劃分若干個互助督導小組,從督導員中推選小組長,組成互助式的上門督導小組。垃圾清理作業組由各村、單位保潔員、清運員組成,負責垃圾清掃、清運、二次分揀、陽光房管理等工作,接受督導員監督。
潔美竹馬協會須做好環境衛生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日常事務,負責按章程約定的督導員、保潔(清運)員的日常工作督促、業務培訓和考核;召集督導組每月例會,檢查、講評每位成員工作,落實整改措施等,定期召集作業組進行有關知識學習培訓、講評工作;負責對督導員、作業員的月考季評以及對各村、單位的考核;募集管理衛生經費,根據考核結果按月度兌付督導員、作業組員的工作獎勵。所有收支全部在各村、單位上墻公開。
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保障垃圾分類落地執行
潔美竹馬協會成立后,召集相關代表進行了研討,進一步對督導員、保潔員、清運員職責做了明確分工,并責任到人,并出臺了相關管理制度。
制度要求,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督導員須樹立“我的地盤我服務,上門勸導為文明”的工作理念和“交叉檢查找差距,每次例會有諫言”的工作責任感;承擔起上門督導服務,全面負責責任區內環境衛生、農戶垃圾分類的監督、檢查和勸導,同時檢查保潔(清運)員是否及時清掃、是否及時上門清收垃圾、是否進行二次分揀、是否隨意傾倒垃圾等,做到“每日有上門、一周全查遍”,參加每周分片合力檢查、每月換片交叉檢查;負責清晰記錄臺賬,對責任區內環境衛生、農戶垃圾分類情況建立臺帳和保潔(清運)員作業臺帳,檢查結果登記在冊,及時匯總各類數據;參加例會諫言。每月按時參加例會,梳理匯報責任區工作運行情況,商討改進良方。
保潔(清運)員須按時做好保潔清運工作,定時打掃清理責任范圍內的道路、溝渠水面,做到打掃、清理不留死角。屬本責任范圍內的保潔工作,做到遇臟必除;負責定時上門清收各戶的生活垃圾,依據農戶分類情況,及時提醒農戶,對屢分不到位的及時報告督導員;做到二次分揀,嚴格區分工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所有生活垃圾認真實行二次分揀后分別倒入陽光房運送中轉站,運送過程防止滴漏灑落,工業、建筑垃圾及時報告村干部;打理好陽光房,愛惜陽光房以及垃圾收運設施,盡力清除安全隱患,精心管理陽光房周圍綠化衛生,有害垃圾妥善放置。
多維度考核評分制保障科學化評比
前不久,垃圾中轉站清運員競賽欄為竹馬鄉垃圾分類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為進一步推進考核評分制的科學化、合理化、全面化,竹馬鄉針對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督導員、保潔(清運)員建立了更全面的考核機制,考核內容包括環境衛生、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和制度落實三方面,分別占比30%、40%和30%。
環境衛生考核方面涵蓋村莊內道路、綠化帶干凈整潔,無黃泥、木材等生產用品占道堆放;村莊內公共場所、空基無建筑垃圾、柴火等亂堆放和成堆垃圾;村莊內邊溝渠無污水,池塘、河道水干凈,無漂浮物;村莊內各類公共場所(包括辦公樓、公廁、健身廣場等)環境衛生整潔,日常有人維護管理;村莊內各類公開欄、宣傳櫥窗、宣傳牌、張貼畫等干凈整潔,無低俗廣告、牛皮癬廣告;村民房前屋后無亂堆亂放,門庭整潔,庭院內干凈整潔等內容。
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方面涵蓋禁養區內無豬、牛等畜禽養殖場,散養的雞鴨狗等家禽家畜要圈養,圈養需保持衛生、無糞便污染、無嚴重異味;農戶垃圾分類徹底,投放定時有序,督查時按照每村人口數進行抽查,500人以下檢查8戶,500—1000人的檢查10戶,1000人以上的檢查12戶;保潔員垃圾收集做到每天一清一運,垃圾收集及時、清運及時,戶分類不徹底的進行二次分類,二次分類不得在中轉站;太陽能垃圾房周邊環境整潔衛生,垃圾處理合理規范等內容。
制度落實方面涵蓋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督導員工作職責落實、保潔(清運)員工作職責落實、評分公開、垃圾分類“一周一報”報表及其它與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相關的報表及時上交、督查問題整改、通知考核時,被考核到的村聯村干部、村主要干部到場情況等。
“一周全查遍,隔周一督查,每月一考核”保障工作監管常態化
為保障相關制度的有效執行,竹馬鄉建立了“一周全查遍,隔周一督查,每月一考核”常態化監管機制,并成立了考核組,專門負責月考核和年終各村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考核。
“一周全查遍”即文明督導員按照“每天都上門,一周走遍村”的要求,與清運員或駐村指導員上門清收垃圾指導分類,并對分類不好的農戶進行回訪,督導員要記錄臺帳。
“隔周一督查”即由駐村指導員輪流帶頭組織村監督員分5個片區督查,第一片區為李經堂、向家源,第二片區為姜衙、金店、郭店、白竹,第三片區為古塘里、里梅、姜揚頭,第四片區為汪山頭、邵湖頭、東宅、西宅,第五片區為方下店、聯民、下張家,各督查小組及時將農戶的分類情況、村莊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整改辦法等報鄉考核組,督查單上須有駐村指導員及督導員簽名并適時公開,限期整改到位。
“每月一考核”即每月由鄉考核組對全鄉16各村的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組考核時間應在8:00之前或者17:00之后,考核結果要形成規范通報下發各村。
竹馬鄉隔周一督查由5個督查小組分片檢查,每月一考核由考核組組長牽頭全面考核,通知月考核時,被考核村的聯系領導、聯村干部、村主要干部須在場,考核結果形成規范的通報,隔周一督查、每月一考核資料統一匯總到考核組。各村每月環境衛生及垃圾分類考核分數由以上兩項的考核成績疊加而成。
工作人員網格化管理,加強層層監管落實
為保證垃圾分類評價工作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監管制度的有效落實,竹馬鄉出臺了垃圾分類工作人員網格化管理機制。
有關制度規定,各督導組須開展交叉檢查,每月一次暗訪結果列入鄉聯系領導、駐村指導員(下稱鄉干部)當月績效考核,年底匯總結果與村書記、主任、監委會主任年度報酬、工作考核掛鉤,與下一年度村項目申報掛鉤,月考核連續3次末四位的村,相關鄉干部不能確定為年度優秀、村書記主任取消年底評先評優資格;列入入黨、競選村干部考察內容。村督導員、保潔(清運)員要求入黨、競選村干部的,其履行本職的工作表現作為考察的重要內容;村民及直系親屬要求入黨或競選村干部的,其本人與家庭的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情況作為考察的重要內容;每季度開展督導員、作業員的先進評比,給予適當獎勵,年終對各村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先進評比,并給予獎金獎勵;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處罰措施應根據各村狀況及時完善、充實村規民約內容,并加強督促執行。
合理化資金管理機制,護航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推進
在眾多垃圾分類試點鄉鎮中,項目資金成為無法回避的工作瓶頸,竹馬鄉制定了嚴格的資金管理配套機制,并通過發動社會各界認捐等方式籌集工作資金,護航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推進。
一方面,潔美竹馬協會管理基金主要為愛心人士、商會會員贊助、企業繳納的員工生活垃圾清運費,從各村衛生保潔費、保潔(清運)員的工資總額中各提出的20%。所有收支情況在各村、各單位公開,接受各方監督。潔美竹馬協會管理基金用于支付督導員的報酬,報酬額度與各村計生服務員報酬額度持平;支付每月考核督導員、保潔(清運)員的獎金以及保潔(清運)員的保險費每季度、年終對督導員、保潔(清運)員以及年終對會員的先進獎勵;補貼環境衛生整治、垃圾分類支出以及本區域內相關設施修繕添置支出;從村衛生保潔費和保潔(清運)員年工資總額中各提取的20%實行單列,只限用于本村、本人。
同時,根據周查、月考實行的每月考核結果,潔美竹馬協會將對年度滿分清運員按村人口總數獎勵6元/人,清掃員按照村人口總數4元/人進行獎勵,并按月考核發放獎金。
6月中旬,竹馬鄉政府聯合潔美竹馬協會發動竹馬鄉花協、商會開展了認捐活動,共籌集善款30多萬元,助力垃圾分類工作持續、高效開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