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進入汛期以來,連日的強降雨導致全區(含市開發區)公路不同程度受損,特別是一些山區道路受損較為嚴重,婺城航運項目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防汛挑戰。在汛期期間,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公路段、航運指揮部、路政、運管等部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攻堅克難,放棄節假日和雙休日休息時間,在汛災面前,眾志成城,積極展現了交通人善于攻堅的團隊精神和甘當鋪路石的奉獻精神。
公路搶通,交通人不畏艱險戰一線
婺城轄區內山區道路較多,持續的降雨天氣對婺城公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毀,這也給公路段帶來了巨大的搶險壓力。據了解,婺城轄區內現有管養公路571條,其中國道1條,省道3條,縣道31條,鄉道155條,村道381條;總里程1467.306公里,其中國道18.93公里,省道35.486公里,縣道512.091公里,鄉道473.148公里,村道427.651公里。據統計,截至目前,轄區內公路塌方量已達2400余立方米,區交通運輸局共出動人工400余人(次),機械車輛80余臺(次),奮戰在搶險一線。
6月19日上午,天還在下雨,記者隨公路段工作人員到羅電線巡查路況。“汛期期間,我們巡查的次數比平時要有所增加,發現突發情況要在第一時間跟公路養護站匯報,道路暢通關系著沿線村莊村民的出行安全,不容一點馬虎。”公路段一位工作人員認真說道。
汽車沿羅電線一路北上,雨還不見停,隨著山勢越來越高,金華北山上的霧也越變越濃。記者在沿線看到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塌方處,好在都有養護工在清理,山上往返的車輛幾乎都是公路養護站的養護車。記者當時有些困惑,為什么養護工要冒雨進行養護作業,為何不等雨停了?“羅電線不僅是一條公路線,更是一條‘生命線’。”工作人員稍顯嚴肅地說。據了解,如果山體滑坡不及時清理的話,首先泥石流會導致邊溝堵塞,從而引起外邊坡坍塌,最后會造成公路更嚴重的損毀。另外,羅電線是通往雙龍景區的主要干道,沿線有不少村莊,還有部隊、企業、電視臺、電力局等都在山上,如果該線中斷,這些地方的日常供給就無法輸運,給生產生活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公路一旦有險情,養護站都會在第一時間搶通。
“接到緊急通知,另外一條通往北山的公路金九線,一處路段發生大面積塌方,搶險形勢比較嚴峻。”得此情況后,記者又隨公路段工作人員往金九線方向駛去,平時車流量并不大的山路,司機也駕駛得格外小心,因為道路經過長時間雨水侵泡,很容易出現塌陷,山體也有滑坡的可能。車子終于小心翼翼駛到了金九線事發點,在場的人都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山體出現了20多米高的缺口,塌方的碎石和樹木“侵占”了整條公路,徹底阻擋了進出的車輛。“一邊是塌方的山體,一邊是100多米深的峽谷,大型的搶險機械很難進山,只能依靠人工和小機械了。”當時正在現場勘查災情的竹馬鄉公路養護站站長潘增良告訴記者,整個搶險工作會異常艱難。
“這里發生了塌方,請你們耐心等待,我們會盡快搶通道路。”“先把道路一側的碎石清理出來,保證小車可以通行,你們要注意安全。”在現場,潘增良一邊耐心細致地提醒過往的車輛注意安全,一邊小心謹慎地指揮養護工進行搶險作業。“搶險作業不能急也不能慢,要時刻盯著山體情況,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潘增良從事公路養護事業已有25年,大大小小的公路險情經歷了無數,當時他和在場的所有養護工都只有一個念想,就是盡快搶通道路,因為山上還有一個村,這條路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
北山風景秀美,平時來這觀光游玩的市民不少,馬上端午節了,市內外的游客必定是接踵而來。然而此時此刻,養護工們無暇抽出一眼去欣賞美麗的風景,搶險過程中天還在下雨,山上時不時有碎石滾下來,現場包括記者和一些司機乘客在內,大家看著都心驚膽顫,不禁由衷地敬佩養護工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同時又為他們的安全捏一把汗。
記者還觀察到,養護工們身上衣服沒一處是干的,浸濕它的有雨水,也有汗水。“山上彎道多、道路滑、路面窄,雨大霧大視線還不好,在這種環境下搶險作業非常困難。在搶險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發生二次塌方,養護工如果來不及躲避,那生命就受到……”潘增良沒把話再說下去。事實上,所有養護工心里都明白,公路養護工干得是體力活、技術活,更是冒險活,但在整個搶險過程中,養護工們不會顧忌太多,也不會多作休息或埋怨一句,他們一心只有盡快搶通道路。
公路養護是公路段的主業,在此次汛期公路搶險中,婺城區竹馬、湯溪、蘇孟、白龍橋四個公路養護站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記者到這幾個公路養護站采訪的時候了解到,在搶通公路的過程中,婺城交通人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有的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有的無暇照顧家中年幼的子女,有的顧不上自己生病和生病的家人……他們輕傷不下火線,忘我工作,始終堅守搶險一線,體現了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職業素養。然而,汛期并沒有結束,一些未知的災情可能還會發生,因此,婺城交通人還會一直與惡劣環境作斗爭,用汗水保護著公路,無怨無悔做公路養護事業的鋪路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