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區二七區塊改造工作中,法治思維始終貫穿始末,并融入了改造實踐的每個細節當中。公開透明,依法辦事,已成為區塊改造的新常態。短短6個月時間完成了6000多戶征遷戶的簽約工作,二七區塊舊城改造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婺城特色的陽光征收道路,書寫了高效依法征收的“婺城模式”,成為法治婺城建設的生動實踐。
全面普法修“內功”
隨著新《浙江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正式實施,二七區塊舊城改造成為試水新法規的第一家,備受社會關注。“以往都是接到任務埋頭苦干,遇到不懂再臨時充電…”談起剛參與房屋征遷工作時的感受,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指揮部先后五次對我們進行了業務培訓,要求大家對新的法規做到爛熟于心。”磨刀不誤砍柴工,自二七區塊改造啟動法律程序以來,婺城區政府先后對指揮部、區塊工作組、街道、社區、網格等各層級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并通過封閉學習、知識競賽等形式鞏固培訓效果。通過輪訓,一線工作人員熟悉掌握了相關法律法規、工作流程及相關技能,為高效征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民主決策匯“民智”
房屋征收工作開展以來,婺城區堅持以人為本、民主決策的原則,充分尊重和汲取區塊群眾對改造工作的意見和建議。2013年6月,組織開展了調查摸底工作,結果顯示98%以上的區塊群眾同意進行舊城改造。2014年9月16日,房屋征收補償方案征求意見稿對外公布,并利用一個月時間通過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區塊群眾的意見建議,累計收取相關建議共計813人次。征收部門第一時間進行逐條梳理,歸納總結,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方案》進行修訂完善。86歲高齡老黨員吳老太成為了所在區塊第一個簽約的被征收戶,她用“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政策”來形容二七區塊改造征收補償方案。此外,在安置房戶型結構比選、房屋征收意愿征詢等工作環節,征收部門也都通過各種渠道集中體現了民意,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群眾的合理需求。
陽光征收無“死角”
面對房屋征收過程中遇到的房屋面積丈量、附著物認定、產權公示等每一個涉及群眾利益的環節,征收工作組都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公開透明貫穿于房屋征收的全過程。“這里條件這么差,我們也盼望著早點能搬走,關鍵我們怕先簽約吃虧,后簽約的補償多”一位“老二七”道出了許多區塊群眾的擔憂和顧慮。由群眾自己投票選出房地產評估機構;對評估結果進行公示,并可申請復核;對選擇現房安置的群眾進行公開搖號;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可查詢本區塊其他房屋補償情況…一系列公開透明的舉措充分保障了區塊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真正做到不讓老實人吃一點虧,不讓投機者賺一分便宜,實現陽光征收全過程無“死角”。
依法行政守“底線”
今年5月12日,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消息,該院對二七區塊黃某等三位上訴人就2月15日的行政判決提起的上訴進行了審理,終審判決認定二七區塊改造相關法律程序依法依規,房屋征收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維持原判。這不僅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更彰顯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心,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在房屋征收工作過程中,婺城區牢固確立法治思維,堅守政策底線。房屋征收的每個環節,每項工作內容,每個決策,法律咨詢服務工作人員都全面參與,全程把關,提供司法保障,確保程序到位、依法行政。對開展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群眾,堅持思想引導和司法征收相結合,通過情理宣傳促群眾主動簽約。“感謝你們對我的不厭其煩,為你們的耐心和誠心點贊”曾經參與行政訴訟的被征收人王某在工作人員的無數次解釋和宣講下,主動撤訴并為他們送去了錦旗,稱贊他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原告給被告送錦旗”的佳話就這樣在區塊中傳開了。據統計,截止目前,已有6名行政訴訟被征收人簽定了補償協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