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婺城區白龍橋鎮清塘下村民向媒體反映,有人在村里一廢棄小學里收購豬皮,并用豬皮上刮下來的廢料熬油,不知這一桶桶臟油流向何處,會不會是潛入餐桌的地溝油。
藏在農田里的小作坊
日產100公斤“豬皮油”
5月28日,記者來到婺城區白龍橋鎮清塘下村。在幾名熱心村民的指點下,記者在村西側一片農田里,找到了一個不起眼的院落。院子里有幾間破舊的矮磚房,院門離馬路約有20米,隔著農田里的作物、樹木,比較隱蔽。村民說,這里是村小學舊址,目前由村集體承包給他人經營茶葉廠,其中一部分廠房于去年被轉租給了這家豬皮收購點的老板。
“真的很臭,尤其是上午,那股油味聞多了很想吐。”一村民說,“鎮聯村干部曾上門要求老板停止熬油,但老板沒理。除了臭味讓人受不了外,這些油不知道被賣到哪里。我們私底下都猜,這些油會不會是地溝油,如果真的是,那就太作孽了。”
走進院子,只見右側廠房里有工人正在加工豬皮,整張白花花的豬皮鋪在架子上,工人用刀麻利地刮下豬皮上的油脂。一旁的地面上分別是成堆的油脂和刮干凈的豬皮,操作點彌漫著較濃的腥味。
“我們從屠宰場收購新鮮豬皮,油脂刮下來熬油,豬皮拿來賣。”作坊老板倪某帶記者來到院子角落里,只見一個用瓦片搭起來的棚架下,有一口水泥砌的土灶臺,走近,一股濃重的油腥味撲鼻而來。大鍋里深黃色的熱油正在翻滾冒泡,倪某用一把鐵鍬伸進去翻了翻,鍋里正是那些從豬皮上刮下來的東西。
倪某說,熬油肯定會有點味道,但他們已經比較注意了,每天只燒上午三四個小時,而且燒的是木柴,比燒煤污染小。
“每天能熬100公斤左右油,賣到化工企業,油渣賣給養殖場當飼料。”倪某指著院子里堆放的油桶說,目前有20多個桶裝滿了油,每桶大約180公斤。累積到一定量以后,會有企業來收購。“絕對不是地溝油,不會拿來食用的。”倪某說。
無證煉油已被叫停
去向正在追查
5月28日,記者將這一情況反映至婺城區白龍橋鎮政府。該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地溝油、無證加工作坊一直是鎮里管理工作的高壓線。鎮政府已在近期排查中發現這家作坊,此前也有聯村干部多次上門勸導停止生產,但未見明顯成效,鎮里正在聯系相關部門準備進行聯合執法。
當天中午,白龍橋鎮政府會同婺城區白龍橋市場監管所、市城管行政執法局婺城分局白龍橋執法大隊和婺城區環保分局監察大隊,前往現場聯合執法。
查看現場后,婺城區環保分局監察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家作坊生產條件簡陋,衛生條件較差,距離村民居住地較近,排污設施不健全,加工時產生的煙和臭味對周邊村民有影響。環保部門將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對該作坊的煉油生產進行取締。
白龍橋市場監管所副所長方勇查看了經營者倪某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發現該執照的經營范圍僅是豬皮收購。市場監管所現場下達了責令停止經營通知書,責令經營者倪某立即停止煉油,并配合相關調查。
方勇說,這些煉制出來的油究竟是流向餐飲渠道,還是賣給化工企業,還有待調查。他們已要求倪某提供相關交易證明,并進行詳細追查,一旦查實流向了餐桌,將立即把經營者移交公安部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