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這個垃圾桶是裝可以腐爛的垃圾的,另外這個垃圾桶是裝不能腐爛的垃圾的,以后都盡可能的把垃圾按照可以腐爛和不能腐爛的分出來裝,讓我們鄉的環境啊更優美。”這是近日莘畈鄉“大學生村官”、上范村村主任俞燕玲在教導村民識別分類垃圾桶所說的一席話。
莘畈鄉地處山區,信息接收滯后,很多農戶都未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莘畈鄉自去年11月開始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后,通過開展宣傳,使村民的思想得到轉變,為后來的垃圾分類工作正式啟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經過各聯村干部和各村主要干部3個月時間走村入戶的宣傳和我們鄉政府的親自示范,莘畈鄉1700余戶農戶已基本知曉如何分類垃圾,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現在,莘畈鄉家家戶戶都放置著發下來的兩只垃圾桶,一只放可腐爛垃圾,一只放不可腐爛垃圾,每天再把不同垃圾倒入村里不同的匯總垃圾桶,再由村保潔員統一將垃圾倒入太陽能垃圾房。
下一步,莘畈鄉將繼續做好垃圾分類的保持工作,結合聯村干部和各村干部,加強監督,樹立垃圾分類意識,明確垃圾分類責任,讓垃圾分類成為莘畈鄉實實在在的利民、惠民工程,更好的樹立好首批“全國環境優美鄉”的形象。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