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星期的日夜奮戰,農戶簽約169戶,完成簽約率95.5%,這是330國道改建工程婺城區段拓寬改造剛剛刷新的進度,這離330國道指揮部的總體目標已經近在咫尺。這樣迅速推進的進度和平穩和諧的局面,讓全體工作人員深感欣慰,也為330國道改擴建拆遷奠定了基礎。
330國道改建工程婺城區段拓寬改造為8.83公里(二環西路至蘭溪交界),拆遷涉及白龍橋鎮王路蕩、樓家、虹路、聯豐等村莊。根據330國道指揮部的工作安排,自3月開始,白龍橋鎮干部與臨江管理處工作人員全力開展簽約工作。他們不僅始終身處拆遷一線,全面掌握拆遷戶的基本情況,而且每次面對村民反映的問題絕不推諉,積極做好分析工作,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和具體對策,妥善處理好征遷改造中的各類矛盾問題,每日奮戰到夜晚12點后。
在簽約過程中,農戶們不免會擔心補償怎么個補法、拆遷后安置在哪兒、或是補償的方式會不會不公平等問題,臨江管理處干部張翼面對農戶的問題總是一個一個耐心地解答。他告訴記者:“或許村民會擔心簽約過程中有少部分人得利的情況,但是我們都是嚴格按照政策來的,對于所有的農戶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50多歲的虹路村村民方先生眼睛雖然看不見,行動也不方便。但經過張翼與拆遷公司多次上門多層面進行講解,在充分考慮方先生的各方面利益的基礎上,讓方先生能夠不出門也了解政策,順利簽約。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好一些,我們希望可以提前幫你們改善這些。”當記者來到王路蕩村時,負責聯系該村的管理處干部邱飛飛正在王路蕩村村委會內與農戶細心地交流。受到連續兩個禮拜下來的講解工作與重度感冒的影響,她的嗓子已經非常沙啞。在簽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許多突發的情況,其中有一戶農戶反映家中的樓板在評估時漏掉了28個平方米。邱飛飛就到實地去看,并走遍了附近相同結構的房屋,與其他家的評估做對比。當發現確實存在錯誤時,她就積極與評估公司溝通,最終幫助該農戶爭取補償回來。這樣的情況有很多,邱飛飛總是抱著不讓村民們吃虧的態度,每戶仔細核對,把事干在實處。
“過了明天,簽約進入下一個階段,而這戶人家就少了2萬元獎勵。在政策范圍之內,我希望幫他們爭取最大的利益。”該管理處干部陳明亮駐守在單位已經6天了,在當天凌晨3點鐘,他簽下了樓家村最后一戶農戶,為該農戶爭取了2萬元獎勵。此前,樓家村的一戶農戶家面積較大,對于補償方式有些犯難了,想選擇補償貨幣,又覺得貨幣補償不如原安置地塊補償,而陳明亮就積極給出了意見。不少農戶會有選擇上的困擾,而他總是會站在農戶的角度為他們算好經濟賬,給他們提供出最適合自己的經濟補償方案。
在工作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該管理處干部王俊超手里總是拿著一本記錄本,上面記滿了聯豐村村民關于拆遷提出的各種各樣的疑問和要求。他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村民家拜訪,把前一天記錄下來的問題準時向村民答復。他相信,只要群眾提出一個問題,他就解決一個問題,問題最終會越來越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