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婺城區沙畈鄉銀坑村的文化禮堂建成,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文化禮堂好是好,但銀坑不能沒有粟裕將軍紀念堂!”銀坑村村民說。銀坑村屬婺城區西南偏遠山區村,是粟裕將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的根據地。
A村民對粟裕充滿感情
年過七旬、曾任銀坑村黨支部書記近20年的傅根財,至今接待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參觀團有上百個,解說了“粟裕率領的紅軍挺進師創建遂宣湯革命根據地及銀坑村革命斗爭史”上百場,也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呼吁建粟裕紀念堂。他說:“粟裕將軍創建的遂宣湯根據地不僅是銀坑村的革命遺存,更是我們銀坑村民的精神食糧。那些曾經跟隨粟裕將軍的陳德營、陳德銀等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為我村增添了榮譽,我們也不能忘記。如果能建成粟裕紀念堂,能讓村民和子孫后代永記這段革命歷史,那就最好了。”
“如果我家的老房子能修繕一下,建成粟裕紀念堂,將是我家的光榮。” 80多歲的老農陳洪根說,他家的房子也是粟裕將軍當年辦公、生活過的,粟裕的衣襪經常被他的媽媽拿去洗。
“如果銀坑村建成粟裕將軍紀念堂,我將捐獻珍藏在家的粟裕使用過的蓑衣、茶筒、草飯蒲,以懷念粟裕將軍及在銀坑戰斗3年多的事跡。”1937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門陣村的銀坑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陳永豐的遺孤戴小孟說。戴小孟是陳永豐外甥,他的媽媽過去曾是游擊隊員,經常為粟裕部隊、地下黨送情報、送衣裳送飯,為革命作出了很多貢獻,他家里至今還珍藏著粟裕使用的蓑衣、茶筒、草飯蒲。
“如果要修建粟裕將軍紀念堂,我會不遺余力地提供幫助。”跟隨粟裕將軍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的銀坑村人郭勇進連長的侄子、出生于銀坑的山水畫家郭品壽說。他為銀坑村文化禮堂建設策劃出了不少力。
許云香曾經為粟裕將軍洗衣送飯,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模、解放后銀杭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她的孫子、村支書陳凱良說:“不管現在銀坑村經濟有多困難,都要想方設法把粟裕將軍紀念堂建設好,建成婺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革命傳統代代流傳。”
B革命舊址已破敗不堪
村民盼建的粟裕將軍紀念堂,是粟裕當年居住和辦公過的舊址——陳家大廳堂。它位于銀坑村文化禮堂相鄰的東首處,面積800多平方米,是一幢三進兩廳四廂的四合院,已有380多年歷史,以前是銀坑陳家望族的祠堂和居所,目前破損嚴重,多年風雨,房子漸漸傾頹。當年粟裕居住的老房子也將倒塌,南面三分之一的房子已被拆除重新造成居民樓;北面的廂房由于破敗不堪已經廢棄。
銀坑村老支書傅根財說,1935年5月,粟裕將軍帶著300余名紅軍來到銀坑駐扎練兵,他在銀坑這座老房子里斷斷續續生活了3年,房子大門外是當年的練兵場,如今也成了曬谷田。銀坑雖然上世紀80年代初就被確定為革命老區,但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乏維護修繕資金,一直拿不出資金重修房子,加之幾年前古祠堂多次失火,為此,粟裕當年居住和辦公過的舊址已破敗不堪。
傅根財還說,前幾年,粟裕將軍的秘書鞠開從北京來銀坑,考察粟裕將軍在銀坑辦公居住了三年的舊址,就是他陪同介紹解說的。當年他手寫的“粟裕將軍辦公處”標語至今仍然貼在板壁上。
筆者看到,陳家大廳堂的一進天井及西廂房已快倒塌,可見天庭;二進的西廂房很破舊,堆放著一些農具和雜物;三進的西廂房的檐口也很破爛,天井和廂房雖然有點破舊,但結構和木柱的馬腿還保存較好。
C不管多困難都要建起來
去年4月4日,婺城區組織開展了祭掃銀坑村革命烈士陵園活動。之后,區委領導發現,這幢房屋很破舊,當即要求重修該座房屋,并建成婺城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要求有關部門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幫助,并倡議黨員干部捐款獻愛心。
為此,村兩委開會研究決定,把重修陳氏大廳堂、建成粟裕將軍紀念堂提上議事日程,并研究對策,分工負責,向有關房產人征求征用房屋意見。村民聽后,無不歡呼雀躍,表示積極出力。
銀坑村修建粟裕紀念堂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注。去年4月30日,婺城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到銀坑村瞻仰了粟裕大將曾辦公、生活的住所。由于住所目前破損嚴重、銀坑村集體經濟薄弱,一直拿不出資金重修房子。為此,參加活動人員立即行動起來,為重修粟裕將軍曾辦公、生活住所捐款,現場共籌集款項21300元。
5月1日,該村黨員干部群眾自愿捐款22450元。
6月23日,省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長朱健到婺城區沙畈鄉銀坑村調研革命遺址保護情況。朱健認為,從長效管理的角度來說,革命遺址要和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等結合起來才能煥發長久的生命力,并表示省委黨史研究室將在史料挖掘、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持。
各方的關注、支持,激發了銀坑村干部群眾的熱情。他們一方面委托有關規劃設計院策劃、規劃設計方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向有關部門尋求支持,包裝紅色旅游開發有關項目。目前,銀坑村結合山區鄉村休閑旅游集聚區建設,向省有關部門申請補助,尋求支持。
銀坑村主任戴加庚說,據規劃設計院估算,對銀坑村粟裕將軍居所大修需380多萬元,小修至少需150多萬元,但銀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大多不富裕,目前只有村里干部群眾和區人大的兩筆捐款43750元,可謂杯水車薪,估計省有關部門直接補助金外,至少缺口資金60多萬元。因此,他們希望社會各界予以關注和支持。
“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做好了重建粟裕將軍紀念堂的準備工作,馬上就要進場開工了。”銀坑村支書陳凱良說,“不管現在有多少困難,也要把粟裕將軍紀念堂建設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