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婺城區綜治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綜治辦的直接指導下,堅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不斷深化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進一步夯實綜治基層基礎建設,確保了全區社會大局的持續穩定。全區沒有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也沒有發生平安考核的重大否決事項,不穩定因素也都在可控范圍內,綜治工作穩步推進。3月份,順利通過省委、省政府的考核驗收,拿下“平安婺城”創建九連冠,同時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區”。
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進一步深化。成立矛盾糾紛大調解中心并開展實體化辦公,中心下設勞動爭議調解分中心、物業管理糾紛調解分中心、婚姻家庭調處分中心等,共同打造一個“大調解”格局。截至2014年底,全區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551起,已成功調處化解1506起,調處化解成功率達97%以上。物業管理糾紛調解分中心創新建立區、鄉鎮(街道)、社區三級物業管理糾紛調解組織體系,為化解物業糾紛提供有效載體,截至2014年底,物調中心已成功化解包括8890和市長信箱交辦的物業糾紛66起,并對若干起重大糾紛引進司法確認。10月份,市委副書記陶誠華到物調中心指導并給予充分肯定。婚姻家庭調處中心積極搭建平臺,拓展維權渠道,創建“五個一”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收到良好成效。特別是“和姐”工作室的成立,得到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綜治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進一步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開展以來,在宣傳教育、信息收集、矛盾調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也在“三改一拆”、“四破攻堅”、“五水共治”等重點工作領域發揮作用。2014年,鄉鎮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規范化建設被列為年度十大惠民實事之一,由區綜治辦牽頭,著重對白龍橋、羅店等5個鄉鎮進行掛牌整合。進一步提升平安建設信息系統使用效率,區綜治辦邀請省項目組老師為19個鄉鎮街道、民政、公安、安監、教育等10家重點單位的具體操作人員現場授課,全面開展網上業務辦理、信息錄入、報表報送、事件流轉等工作。
社會治理創新工作進一步深化。在瑯琊鎮試點開展社會治理信息采集“以獎代補”工作,30個行政村依托“信息采集、流轉處理、督查督辦、獎懲激勵”等四項工作機制,全面鋪開利用手機“平安通”采集上報各類信息,預計2015年3月份在全區推開。在“平安校園”建設上,區綜治辦聯合公安、教育等部門在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全面推廣“警校家”護衛工作機制,目前55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均已建立“警校家”護衛隊,在上學、放學的高峰期,共同做好校園秩序維護、安全護衛、車輛疏導等工作。在蔣堂鎮試點開展社區矯正社區監管工作,將部分社區矯正監管工作任務分解到聯村干部和村書記、主任,由鄉鎮(街道)矯正領導小組組長與其簽訂矯正監管安全責任書,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管。
社會治安防控工作進一步深化。2014年初,區綜治辦聯合區公安分局對農村治安重點地區監控探頭建設進行了排查梳理,將39個社會治安重點區域列入建設計劃。目前39個行政村的視頻監控安裝任務全部完成。火車西站及汽車西站周邊區域被列為2014年市級掛牌整治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區綜治辦依托市“站前辦”的工作職能,聯合區公安分局、行政執法局、站前派出所、鐵路派出所等相關部門全面開展整治工作,對非法營運車輛、摩的等多次開展專項打擊,使火車西站及汽車西站周邊區域社會治安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平安建設宣傳工作進一步深化。結合紀念平安創建“十周年”宣傳活動,區綜治辦積極與媒體溝通聯系,刊發平安綜治工作相關信息。《浙江法制報》專版刊登“多門類調解營造婺城平安生活”工作;《金華日報》二版刊登“平安區”創建工作。在《金華廣播電視周報》上開設“平安婺城”宣傳專刊;聯合區交通運輸局在虹戴公路大型廣告顯示屏上不斷播放平安建設宣傳標語;聯系金華市城鄉公交公司,在市區150輛城鄉公交車上宣傳平安建設標語;同時,區綜治辦在轄區部分加油站、公交站臺、鄉鎮所在地等,設計布置平安宣傳工作廣告牌;10月份在《今日婺城》和《金華廣播電視報》刊發了平安宣傳漫畫;成功舉辦了婺城區第二屆《與平安同行》文藝匯演。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