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喜悅;語言,輕快;心情,滿足……昨天是二七區塊工電巷居民黃麗華阿姨搬新家的日子,黃阿姨和家人的搬家心情就可以用這12個字來形容。黃阿姨是八號區塊第八網格1月7日首批簽約的,也是首批騰空的住戶,她以實際行動支持這次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工作。
8:30老房子騰空
早上8點多,記者來到工電巷區塊大殿崗57號,這里已經格外熱鬧。得知黃阿姨要搬家,區塊工作人員和鄰居紛紛前來幫忙。黃阿姨說,她兩個星期前就已經開始打包好了。今天搬家她心里特別高興,早上4點多就起來了。她說,二七區塊舊城改造是一個民心工程,我這也是響應政府號召,在二七生活了近半個世紀了,換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也是蠻好的。75歲的黃阿姨與同齡人相比看上起更年輕一些,今天搬新家,她穿著一套紅色的衣服,顯得格外喜慶。
黃阿姨現在住的老房子在五樓,60多平米,是丈夫張天福單位分配的房子。丈夫張天福是一位老鐵路職工,曾經是鐵路工務段的紀委書記。采訪中,張天福告訴記者,他從1956年轉業來金華,在這塊土地上已經生活了將近60多年,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說:“1956年的時候這里都還是些低矮的房子,二七的大部分房子都是改革開放后蓋起來的。二七曾經也繁榮過,但是現在不行了,基礎設施差、道路不平,和市區其他地方比差遠了。這里大部分住戶都想改善下自己的居住條件,開始時對征收政策,我們也有些想法,主要是老年人怕搬家,怕簽約率達不到80%,拆不掉,顧慮很多。但工作組來之后,他們沒日沒夜的工作干勁感動了我們,讓我們夫妻堅信有這樣的工作組在,二七區塊改造一定能成功。為此,我們在兩個月前就買了新房,還有一半房款等征收補償款到位后支付呢。”
因為事先都已經將物品一份份打包好,所以搬家速度特別快。10點多左右,搬家公司已經差不多將物品全部裝上車,準備運往黃阿姨的新家。
10:10小平房話別
看到東西都搬得差不多了,黃阿姨依舊不忘給工作人員送上兩壺開水。依舊和往常一樣,黃阿姨提著燒好的二把熱水壺的開水,從五樓拿到樓下的小平房,并搞好衛生。這間小平房可不是一間普通的小平房,八號區塊第八網格的工作人員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溫馨小屋。
據第八網格負責人樓國偉介紹,這個小平房還有一段變遷史,它以前做過社區活動室,也做過小裁縫店,后來變成了公用的雜物間。二七房屋征收開始,我們工作組來了,樓道長黃阿姨把這間雜物間整理了一番,給我們當工作室。她還把自家藏在輔房的兒孫回家過年用的10來張小方凳搬了進來,又從社區找了一張辦公桌,并自掏腰包換了門鎖,配給我們每人一把。這墻上的十幾釘子,也是她給我們打上去的,專門給我們掛包。
黃阿姨與第八網格工作人員在溫馨小屋前進行了話別,言語間處處洋溢著黃阿姨與工作人員之間親人般的情誼。黃阿姨說:“新家離這里很近,所以以后我還要繼續給他們送開水,他們這段時間太辛苦了,不分白天晚上都在工作。這么長時間相處下來,他們對我們很好,工作做得很踏實、很細心,像家人一樣。”最后,黃阿姨還和工作人員在溫馨小屋前合了影。
11:30新房子喜悅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新房,多好。二室二廳一廚一衛,在一樓,還帶有一個車庫,采光非常好,客廳、房間陽光都很充足。”11點多,黃阿姨和家人已經在新家了。聊起新家,全家人的臉上都綻放著幸福的笑容。
黃阿姨的新房有110平米,就在解放西路的另一邊,距離原來的住所很近,房子帶有裝潢,女兒和女婿已經為兩位老人買了新床、新沙發,他們可以直接入住了。“原來的老房子,每逢過年過節,孩子回家住就顯得很擠,現在寬敞了,孩子回家也能住的舒舒服服了。原來是在5樓,現在換成1樓,可以少爬樓梯,去樓下曬太陽、鍛煉身體都十分方便。”黃阿姨老伴張天福聊起未來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他說,他還會關注二七這片土地未來的新變化,以后經常會走過來看看。
其實,幸福的笑臉并不僅僅在黃阿姨的臉上綻放。得知黃阿姨住新家,很多鄰居都趕來道賀,這些老鄰居臉上也同樣洋溢著喜悅,他們一方面是為黃阿姨高興,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到了自己以后的美好生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