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先坐,先喝口水,家里的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這位師傅,來簽約你應該早點告訴我們,你腿腳不便,我們可以來接下你!”昨天,記者在第九、十、十二區塊采訪時,見到了這些溫暖又細心的小場景。
俗話說,舊城改造是大難事,舊城改造也沒有固定可靠的模式,沒有照搬照抄的經驗,許多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創新。自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工程啟動以來,各區塊工作組結合自身的實際,心系被征收戶,服務被征收戶,不斷破解工作中出現的難題,變“難題”為“課題”,化“挑戰”為“機遇”,以“壓力”為“動力”,化“真情”為“服務”,順利推進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工作,贏得了廣大被征收戶的支持與配合。
第十區塊居民舒阿姨,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房屋評估階段,舒阿姨顧慮重重,說什么也不肯評估,工作人員葉永炎、方方等反復上門,認真傾聽,久而久之,與她建立了感情,元旦期間,她就主動進行了簽約。該區塊的居民鄭師傅,老婆去世后,一直都和女兒生活,女兒沒有工作,只靠鄭師傅一人的工資生活,一開始,因為對政策不了解,工作人員上門工作,他不配合、不支持,工作人員同樣是增加上門次數,把政策宣傳到位,和他一塊算房子經濟賬,一次又一次的上門服務,老人終于支持配合了,目前,老人已經簽了協議。
“增加上門次數,主動服務社區居民,用我們的真情真心贏得他們的支持,這是我們工作中最深的體會。”工作人員葉永炎說。
采訪中,記者始終被一種力量感動著,那就是,在房屋征收評估、簽約工作中,婺城的廣大干部始終以大局為重,走進矛盾、大膽創新、操作到位,破解了房屋評估、簽約、和諧融入等工作中的難題,這種不畏艱難的勇氣和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老百姓都說,“工作人員這么辛苦,他們一次一次的上門服務,一次一次地幫我們解決實際困難,我們再不支持,怎么說得過去呢?”
九區塊被征收戶湯基祿是浙江省安裝公司的退休工人,收入不高,又身患重病十多年,做了兩次大手術,妻子身體也不好。昂貴的醫藥費讓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日子過得十分艱難。老兩口居住在45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要拆遷,老人一開始說什么也不愿意。
工作人員戴志安、張益軍、王智了解情況后,增加了上門的次數,大家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這戶家庭,并給與這戶家庭更多的關注。他們專門為老人送去私人衣服,多次為老人挑選符合他們條件的二手房和新房,并陪他們去看房。為了幫助老兩口節省買二手房的錢,幾位工作人員又與房東討價還價,還幫助老兩口辦理購房手續,直到全部辦妥為止。
每一項事業的成功,都需要我們付出加倍的艱辛與努力,更需要我們做出更多的奉獻和犧牲。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就是胸懷全局、犧牲自我的精神體現。一大批黨員干部在房屋征收工作中率先垂范,遇到最難的問題先上,碰到最緊急、最棘手的工作先做,體現出了敢于較真、善于碰硬的精神。幾個月來,600多名抽調干部主動放棄休息日、節假日、加班加點,一心撲在房屋征收工作中,每簽約一戶,都凝聚著二七區塊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戶主去世,房子簽約怎么辦?法定繼承人有4個,簽約時,需要四個子女都到場嗎?我這個網格也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咨詢?”元旦簽約前夕,十二區塊專門組織召開法律援助會,各網格組坐在一起集中進行法律咨詢,為簽約做好準備。也因此,十二區塊的房屋簽約工作順利推進。
在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工作中,涌現出了一大批“舍小家為大家”的先進人物。鳳鳴閣區塊工作人員舒子劍,父親因病在杭州一家醫院住院,作為兒子,本該陪在父親身邊,但是,他仍然堅守在房屋征收簽約一線。工作人員徐文龍,岳父剛剛因車禍不幸離世,為了做好房屋征收簽約工作,他顧不得精心操辦岳父的喪事變趕回工作組,此前,在他的帶領下,他所在網格的60余套房產實現了100%評估。
“群眾都是講感情的,干部工作實不實,是否真心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一看就明白。”談起房屋征收的體會,各區塊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到群眾中去,與群眾心連心,手牽手,跟群眾打成一片,成了房屋征收工作中干群關系最好的潤滑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