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區共啟動了36家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拉開了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大幕,并開展了1家社區文化禮堂和2家企業文化禮堂的試點工作。12月初,我區抽調人員,對全區文化禮堂工作進行了初步考核驗收。考核結果有32家農村文化禮堂基本通過驗收(其中部分在繼續整改完善,4家文化禮堂沒有完成建設任務),1家社區文化禮堂和2家企業文化禮堂也通過了驗收。較好完成了年初原定建成30家文化禮堂的建設任務。通過建設文化禮堂,婺城各個鄉鎮都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陣地,宛如一條條精神脈絡,將一個個村莊的文化緊密結合在了一起。一個個別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不斷在希望的田野上矗立,村民從此有了“精神家園”。
白龍橋王路蕩村
王路蕩村歷史文化悠久,村民們勤勞樸素,安居樂業。近幾年來,在白龍橋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全面完成各項任務,創造了團結、文明、和諧的良好環境。
如今的王路蕩村處處讓人感受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的變化和村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村道整潔,綠樹叢叢,街燈佇立,城市標準的水泥路,干凈清甜的沙畈水,數字電視……集學習、休閑、娛樂為一體,村中建起了小廣場、籃球場等活動場所,在場地周邊配備了豐富的健身器材。
2014年8月中旬,王路蕩村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將占地近800平方米的舊禮堂改造成了新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禮堂,設有道德講堂、“春泥計劃”活動室、農家書屋、老年活動室等功能場所,并利用操場邊上的空地建成了一條長達40米的文化長廊,建成了一個真正的廣大群眾的美好精神家園。
2014年10月,婺城區“校村文化走親”暨社科普及進文化禮堂活動走進白龍橋鎮王路蕩村文化禮堂,為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此次活動是王路蕩村文化禮堂建成以后舉辦的首場大型文化活動,之后還開展了敬老禮、成人禮、鄉音宣講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真正讓“文化禮堂”成為農民快樂的中心、精神的家園。
蔣堂鎮沙畈移民新村
沙畈村系金華市沙畈水庫庫區移民村,在蔣堂鎮集鎮所在地。2014年年初,村兩委召開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建設文化禮堂,經過近10個月工程施工,一座四層占地35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文化禮堂大樓竣工了。記者走進大樓看到,一樓是居家養老中心,二樓設有文化禮堂,三樓設有善美講堂、文化展廳之美麗故鄉廳(故村模型)、新建家園廳(新村模型)、電子圖書室;四樓設立了排練廳。走出文化禮堂大樓,就是村民休閑娛樂的文化廣場,四周設有五廊等。
文化禮堂未建成時,起初來跳舞的只有少數幾位婦女,原因是礙于面子難為情,學跳舞一下子難以讓人接受。禮堂建成后,在村干部及志愿者的積極鼓勵下,跳舞的人員從中年人擴大到了老年人、青年人以及小朋友,不少男性同志也加入了隊伍。新建的文化禮堂,為村民們的文化娛樂活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天晴的時候大家在文化廣場上跳舞,遇到下雨天大家就在禮堂內的排練房跳舞,村民都說農村的條件超過了城市,感覺特幸福。
而今,一個新的沙畈村已在蔣堂這塊土地上崛起,勤勞純樸的沙畈村民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后,正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朝著生產更發展、生活更富裕、鄉風更文明、村容更整潔、管理更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奮進!
乾西鄉幸福村
婺城區乾西鄉幸福村地處金華城區西郊,幸福村由樊里、李家、宗宅三個自然村組成。2014年,幸福村爭取到了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項目,經過一年的努力,幸福村文化禮堂建設完成并通過了驗收。幸福村文化禮堂以村口一幢三層新建筑和社區服務中心辦公樓為載體。一層設置了老年活動室、“春泥計劃”活動室和本村成就陳列室,二層是幸福大舞臺,三層則安排了舞蹈排練室、坐唱班活動室和本村特色民俗文化陳列室;社區服務中心辦公樓內新裝修了善美講堂和農家書屋,而門前小院里還以原木搭起了古韻十足的長廊,展示著本村村史、民俗、人文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12月3日晚,幸福村文化禮堂上演了一場“打造美麗婺城,共建美好家園”文藝巡演,綿綿冬雨,擋不住人們追逐幸福、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腳步,乾西鄉的百姓們紛紛冒雨趕到幸福村,為該村文化禮堂正式啟用而慶賀。拉開了此次文藝巡演的序幕,是一條名為“竹節龍”的大蛟龍,來自幸福村宗宅自然村。傳說,自晚唐開始,宗宅就有龍騰龍舞過春節的習俗,所用的就是竹節龍。這一刻,以本村古老的民俗文化來慶賀自家農村文化禮堂啟用,顯然相得益彰。
走進文化禮堂,記者看到了該村樊里、李家、宗宅三個自然村部分家族歷史印記——宗譜,據文化禮堂管理員趙錦茂介紹,這是他這一年來翻遍了村里一本本老舊的宗譜、各種歷史資料,并走訪全村古稀、耄耋老人,查看村里的老建筑所整理出來的。老趙的種種努力正是為了還原“幸福記憶”,尋找幸福人的“正能量”。
瑯琊鎮楊塘下村
瑯琊鎮楊塘下村位于金蘭水庫下游,瑯琊鎮政府西南2.5公里處,轄新楊,后洪2個自然村。今年,瑯琊鎮楊塘下村被列入婺城區文化禮堂工程建設,根據上級要求,楊塘下村文化禮堂除了進行外墻粉刷、道路修建外,陸陸續續完成各項基礎設施,并根據自身特色加大投入。同時為了能夠更好發掘本村特色,還邀請老干部、退休知識分子等根據各村特色做好內部文化的發掘,并對各村的歷史、人文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如楊塘下村,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滕氏宗祠,該村將著重圍繞滕氏家族這一悠久歷史打造富有內涵、文化、歷史的文化禮堂,并于11月順利通過驗收。
6月1日,在文化大舞臺舉行了兒童開蒙禮儀,“開蒙禮”作為古代人生的四大禮之一,是學童求知之路的重要開端。活動現場,學生向老師行拜師禮,標志著要養成尊師重道的好習慣,通過在文化禮堂開展學齡兒童開蒙禮儀這樣的傳統活動,使文化禮堂逐漸成為楊塘下的教育基地,讓孩子們在這里就能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12月底,村文化禮堂開展各類先進模范評選活動,并在道德講堂開展榜樣故事巡講、鄉風評議等活動,利用文化禮堂組織開展反封建迷信、賭博和不健康影響等活動。村里老人說:“‘文化禮堂’這四個字不僅僅是墻頭的名頭,是一個溫暖的家,是一個可以讓心靈棲息的地方。”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