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婺城群眾路線教育成效明顯
婺城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和省委督導組的精心指導下,根據上下聯動、壓茬推進的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整個活動表現出“五個前所未有”,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良好成效。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受到靈魂洗禮,補足了精神之“鈣”;暢通了橋梁紐帶,密切了黨群關系;聚焦了“四風”問題,弘揚了優良傳統;清掃了作風之弊,祛除了行為之垢;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進一步提振,增強了趕超發展動力。婺城各地各部門將用“不松勁”的力度繼續狠抓整改落實,按“抓長效”的要求認真做好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強化教育實踐活動的制度建設,在抓常、抓細、抓長效上狠下功夫,全力打好作風建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2、婺城工業經濟逆勢突圍
2014年以來,由于國際經濟復蘇的復雜性、曲折性進一步凸顯,外需乏力與內需不振雙重疊加,給婺城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壓力。但在區委、區政府的沉著應對、運籌帷幄之下,全區深入貫徹落實“工業強區”戰略,采取了工業競賽、項目競賽、“雙千”活動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抓手,咬定目標不放松,合力興工促轉型,并結合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深化“工業轉型提升年”為載體,繼續廣泛開展了“千名干部下企業、千方百計解難題”活動,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并按照市、區統一部署,先后動員開展了“工業競賽、項目競賽、‘雙千’活動、銀企對接”等一系列涉企服務行動,深入企業,察企情、解難題、辦實事,扎實開展了企業和重點技改項目的走訪調研活動,并層層推出進企摸底和難題交辦工作,傾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使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走向上的發展態勢。
3、全省“五水共治”現場會在婺城召開
2月26日,全省“五水共治”現場會在婺城召開,與會領導參觀了長湖治理現場,對婺城區的治水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今年,婺城區圍繞省、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按照“一年滅黑臭”的總體要求,確定了“不黑不臭、無毒無害、水清景美”的具體工作目標,以“建立組織、加強領導,明確目標、制定計劃,廣泛動員、營造氛圍,突出重點、標本兼治,健全機制、強化督考”五個方面為抓手,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工作。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治水辦,并形成了由上至下,一把手抓治水工作的作戰指揮體系網絡;建立了“河長制”、“河道警長制”和交接斷面水質考核制度;及時編制了轄區10條主要河流的“一河一策”實施方案,排出“五水共治”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項目。全區共關停拆除養殖場2233家,拆除65.96萬平方米,已處置家畜13.87萬頭。同時,全區以“五水共治”為契機,共關停拆除養殖場2233家,拆除65.96萬平方米,已處置家畜13.87萬頭。
4、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全面推進
10月26日,婺城區人民政府正式作出二七區塊舊城改造房屋征收的決定。二七區塊改造,這項金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程,進入了房屋征收的實質性階段。從9月初開始,指揮部按照房屋征收網格化管理模式,將二七區塊房屋征收劃分為18個工作組100個網格,并從區機關和有關鄉鎮街道抽調60名網格長和36名骨干,按照每個網格至少一名網格長、一名干部和一名樓道長的原則,編制完成了人員組成方案,上門開展征收意愿征詢工作。同時,按照“一次簽約、整體征收、統一規劃、滾動開發”的工作思路,堅持“依法征收、陽光征收、和諧征收、合力征收、廉潔征收”,把區塊內住宅征收作為重中之重,舉全區之力推進區塊改造整體工作。目前,房屋征收評估和簽約工作有序推進。
5、婺城“三改一拆”勢如破竹
2014年,婺城區繼續把“三改一拆”作為重點工作,并結合“五水共治”、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開展“一戶多宅”整治、衛片執法專項整治以及啟動無違建鄉鎮(街道)、無違建村(社區)創建等工作。婺城拆違敢啃“硬骨頭”,以人為本促拆違,創新機制重長效,運用“殲滅戰”組團拆、“攻堅戰”專項拆、“陣地戰”帶動拆等戰法,不斷掀起拆違工作新高潮。除了開展衛星遙感監測圖斑拆除集中攻堅行動外,又相繼開展了公路邊“三化”整治、二環內臨時建筑清理、市區十大重點違建拆除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充分顯示了婺城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體現出了婺城干部敢于碰硬、敢于攻堅、敢于擔當的優良作風。今年共改造舊住宅37.14萬平方米,完成舊廠區改造16.73萬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40萬平方米;共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08.61萬平方米,完成市下達40萬平方米任務的271%,區60萬任務的181%。
6、婺城細菌戰受害者入滬免費治療
9月18日,婺城首批10位婺城細菌戰受害者在中國細菌戰受害者訴訟原告團團長王選、婺城區新聞傳媒中心、金華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等媒體記者的護送下,前往上海浦南醫院接受免費治療。11月25日,王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帶領全國創面修復專科聯盟的專家們來到金華,召開歷史遺留“爛腳病人”創面診療現場研討會,給更多的細菌戰受害者帶去轉機。隨后,在王選的協調下,又有第二批、第三批婺城“爛腳老人”由區新聞傳媒中心等單位分別于11月25日、12月12日,送往上海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接受免費治療。目前,共有15位“爛腳老人”接受了免費治療,10位老人康復出院。除了王選,還有“安多福生命健康基金”、無錫國贏科技有限公司、婺城區第一人民醫院、志愿者們也紛紛加入到救助隊伍中,以實際行動來撫平戰爭對這群老人帶來的創傷。
7、平安婺城創建榮獲“九連冠”
3月底,婺城區連續第九年被命名為省級“平安區”,捧回了沉甸甸的平安銀鼎。婺城區的平安創建工作以基層基礎建設為重點,不斷深化平安創建內涵,提升平安創建質量,擴大平安創建覆蓋面,全力構建齊抓共創平安婺城的良好氛圍,確保全區社會政治的和諧穩定。婺城區根據“重點工程延伸到哪里治安管控就落地到哪里,維穩保障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對影響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的突出治安問題開展摸排化解;進一步整合鄉鎮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加大社會服務管理信息、資源和力量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構建集平安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于一體的基礎平臺。積極探索社會治理信息“以獎代補”,建立行業性專業調解組織等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深入開展打盜搶保平安等系列專項行動,努力使人民群眾住得安穩,行得安全,過得安寧。
8 、婺城表彰30名草根“民星”
5月28日,婺城區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草根獎”頒獎典禮在乾西鄉湖頭村文化大禮堂舉行,30名致富帶頭人、孝老愛親模范、婺劇傳承熱心人、護源清水模范、殘疾人勵志模范受到表彰。這30位獲獎草根人物通過“政府引導、民間設獎、群眾評選”的方式產生。今年,特別新設了一個護源清水獎,主要獎勵在“五水共治”中涌現出來的草根英雄。據了解,自2007年婺城區設立“草根獎”以來,已連續舉辦了五屆。7年來先后設立了20個獎項,共評出了162名“草根民星”。這些民間草根人物,多數在各自的崗位默默奉獻,卻有著閃光的事跡。
9、文化禮堂建設擴面提質
2014年是全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擴面提質年。婺城區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多次召開建設推進會,組織現場觀摩交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區已完成了32家,并建立了1家社區和2家企業文化禮堂,這些文化禮堂各具特色,其輻射力宛如一根根精神脈絡,向周邊村莊不斷延伸,點亮了當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走進婺城各地的農村文化禮堂里,內容翔實的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成就廊和藝術廊,讓人們重新找到方向,有了學習的榜樣,能人志士、賢圣古訓都在這里得到褒獎。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禮堂的管理和使用,豐富和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一臺臺“農民春晚”、“兩美”婺城文藝演出在農村文化禮堂精彩上演。
10、婺城啟動農村垃圾分類試點
2014年以來,婺城區按照“試點先行、積累經驗、全面推進”的部署要求,在莘畈鄉11個村、箬陽鄉13個村、長山鄉3個村、瑯琊鎮3個村及竹馬鄉16個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試點。竹馬鄉被確定為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試點鄉(鎮)之一。其中,竹馬鄉作為市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試點,經過半年實施運行,垃圾分類已初見成效。箬陽鄉在琴壇村試點推行了“兩桶、四分、定點放,戶集、村收、片處理”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對生活垃圾實施“戶集、村收、鎮運”,有效破解了山區垃圾集納處置難題。為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氛圍,有關鄉鎮多管齊下,通過引領性宣傳、嵌入式宣傳、立體化宣傳、特色化宣傳等抓手,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引導村民自覺參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