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迫在眉睫》10月底在金華開機,預計11月底完成拍攝,在春節期間上映。這是一部以“五水共治”為主題的鄉村愛情電影,由浙江石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浙江電藝影視有限公司攝制,基本在金華市范圍取景,除了影片出品人鄭澤杰、、編劇徐華等電影主創人員,更有上海電影制片廠一級作曲家劉雁西為影片作曲。
在沙畈鄉石宮村,記者見到了制片人李展望和作曲家劉雁西,向他們了解了關于影片的情況和拍攝進展。
影片主要講述了女主角黎菲兒因孩子得了“霧霾病”,為了孩子的健康離開受污染的環境,帶著孩子來到水源涵養地石宮村療養,巧遇村支書羅哲推進“五水共治”工作受阻。目睹了村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發展經濟的行為,黎菲兒感到十分痛心,如不及時制止后果不堪設想。最終,在黎菲兒的努力下,村支書羅哲變“要我治水”為“我要治水”,兩人一起帶領村民開展產業轉型,發展林業生態綠色經濟,為村民脫貧致富尋找新的門路。
《迫在眉睫》總制片李展望說:“現在正值“五水共治”時期,拍這個電影就是為了提醒大家保護水源。這次拍關于‘五水共治’的電影,政府和老百姓都很支持,攝制組的器材車、發電車、接送演員的中巴車都是黃標車,按照規定黃標車是不能進入市區的,得知情況后,市交警支隊立馬就給我們開了‘綠燈’,我們去鄉村、工廠、醫院拍攝,大家都很熱情支持和協助,并都爭當群眾演員”。
李展望介紹,影片通過農商結合的辦法,讓人意識到現如今光靠農村自身的發展是不行的,要發揮集體的力量。除了單調的指導意義,影片還穿插了感情線在其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突出人情味,增強影片的觀賞性。他說,現在很多東西都千篇一律,沒什么特點。但是這部影片以“五水共治”為主題,就已經和其他電影不一樣了。
劉雁西今年71歲,是上海電影制片廠一級作曲家,一共為220部電視、80部電影、5部話劇和250多首廣告作曲,代表作有《月朦朧、鳥朦朧》、《狄仁杰》、《生死抉擇》等。在與劉雁西交談過程中,記者完全感覺不到她是一個七旬老人,她的座右銘就是要保持一種年輕的心態,一直“瘋”下去。
當記者問及對金華的看法時,劉雁西大呼:“金華真是比上海好多了,我從4歲就待在上海,期間也去過不少的城市,沒想到金華山水如此漂亮,金華的水比上海有著漂白粉氣味的水好喝多了”。
說到對《迫在眉睫》有什么看法時,劉雁西坦言,當初接這個電影是因為編劇徐華,等到真的看到劇本的時候,覺得內容非常好,有指導意義。這部影片從不同的方面描寫了新農村的建設,劉雁西不禁感嘆,農村是越來越好了,和她想象中的大不一樣。
“影片不單單只表達了創業,還把愛情很自然地融入了其中,作曲就是要通過藝術來表達想說的東西。”劉雁西說,“金華山水這么美,肯定能讓我更快地寫出好的曲子。希望到時候電影上映的時候,金華人民能夠感受到影片的藝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