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來,七旬老人陳品照每天早出晚歸,為黃橋頭村手繪墻畫,至今已完成近四十幅作品。老人說----
作為金華的主城區,近來,婺城區正在全力創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區。為此,乾西鄉積極行動,以二環路以內的行政村、社區為“主戰場”,如火如荼開展著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細心的乾西人會發現,自己生活的家園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比如,到鄉政府辦事,大廳里多了老花鏡、藥箱等便民物品;鄉里各條主干道路,村、社區環境都變得更加整潔、有序了;鄉村(社區)干部入戶走訪時,總會宣傳文明城區創建內容并向大家征求意見建議……
這其中,該鄉黃橋頭村村民感受更加明顯,“覺得我們村一下子變美了很多”。的確,如今走在黃橋頭的村道巷間,隨時能感受到繪畫之美:一幅接著一幅的風景、花卉油畫,復古的童趣國畫,躍然墻頭,令人目不暇接。同時,畫中還輔以“中國夢”、“孝為先”等內容的文字,更發揮著傳遞正能量的作用。這些風景的創造者,就是該村74歲老人陳品照。他說:“文明城區創建,讓生活環境更美,我當然要出一分力。”
日前,記者前往黃橋頭村,采訪了陳品照老人。雖已近黃昏,陽光依然炙熱,而陳老正在村道旁粉刷一新的墻面上揮汗如雨。在他筆下,一幅山水秋意圖已接近尾聲。“他畫畫很好,也很認真,每天早上6點就開工了,一天要畫9個多小時。你看,都畫得這么漂亮。這功夫,幾十年了。我當初結婚,家具上的花鳥、毛竹,也都是他畫的,現在都三十多年嘍!”見到記者前來采訪,正在一旁看著陳老創作的60歲村民宗惠仙指著墻上的畫,快人快語地當起了“代言人”。原本就樂呵呵的陳老,聞言更是哈哈大笑起來。
陳品照告訴記者,他從小就愛好畫畫、練毛筆字,因為頗有悟性,學得又用心,所以這兩項在同齡人當中一直是佼佼者。24歲,他靠自己摸索當起了油漆工,為四鄉八鄰油漆家具。在這份工作中,他不僅給家具著色,更發揮了繪畫特長,將花鳥、毛竹等用油漆繪在家具上。俗話說,熟能生巧。多年的油漆工生涯,讓他不僅擁有了深厚的繪畫功底,更練出了飛快的速度——一幅2平方米左右的山水油畫,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完成。
68歲,已經過上退休生活的陳品照經人提醒,上起了老年大學的繪畫班;學了三個學期后,又到婺城區文化中心上了兩年培訓班。他激動又高興地說:“那三年多,讓我收獲非常大,以前看著畫得好,卻是‘野路子’,近中遠的用色、結構布局方面比較欠缺。學了以后,我恍然大悟,水平提升得很快。后來,我就在區里組織的繪畫比賽中拿了二等獎。”
最近這兩年,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婺城區就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載體,努力打造著農民們的精神家園。陳品照的繪畫特長又有了用武之地,去年,他應邀為湯溪繪制了80余幅300多平方米的墻體畫,深受好評。前不久,當他得知自己所在村莊也在文明城區創建之列,需要進一步提升美化時,主動請纓,再次當起了村道巷間墻體的“美容師”。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