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簽訂協議1958家,處置畜禽10.89萬頭;拆除欄舍1465家,45萬平方米
昨天一大早,白龍橋鎮筱溪村農民鄭立川就在自家關停拆除的養殖場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場地,提前為轉產轉業謀劃。“復墾后,我準備在這里培育一批精品苗木,進軍花卉苗木產業。”鄭立川說。
婺城區是傳統養殖大區。畜禽養殖業主要集中在白龍橋、雅畈、長山、竹馬、乾西等鄉鎮。其中大多數養殖場水平低、規模小、設施簡陋。部分畜禽養殖場建設年份較早,設施未能跟上現代環保要求,糞水直排,嚴重污染水環境。隨著“五水共治”縱深推進,畜禽養殖業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鄭立川的奶牛養殖場在禁養區內,屬于必拆的對象。婺城區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專項行動以來,白龍橋舉全鎮之力,精心部署,統籌謀劃,穩步推進整治工作。按照整治計劃,該鎮要拆除像鄭立川一樣的養殖場共395戶,需處置各類畜禽2.3萬多頭,欄舍拆除面積近18.87萬平方米,并要求在今年10月前全面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關停拆除任務。
為了切實抓好畜牧業污染整治,婺城區圍繞“禁養區全面退出、限養區只減不增、宜養區生態養殖”的治理目標,于年初先后出臺了《婺城區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實施方案》和《婺城區畜牧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全面啟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力爭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禁養區所有養殖場的關停、拆除和轉產,實現養殖總量比2013年底下降30%的目標。連日來,全區各鄉鎮街道干部充分發揚“5+2”、“白加黑”精神,深入各養殖戶家中,宣講養殖場關停拆遷政策,動員養殖戶簽訂協議,關停拆除養殖欄舍,在全區掀起了畜禽污染整治的高潮。
周小明是下楊村的養豬大戶,為配合畜牧業污染專項整治,他在4月底簽訂了關停拆除協議后,就馬上聯系了溫州的經銷商,騰空了養豬場。“在我處理完豬后,肉價上漲了,雖然有點遺憾,但不后悔,整治工作需要大家共同支持。”作為村支委的他除了帶頭簽訂關停、拆除協議外,還勸導起了其他的養殖戶配合鎮上工作。清塘下村的養殖戶倪小杭也于日前完成了復墾驗收,在處置10頭奶牛,拆除345平方米的養殖場后,他在復墾好的地里種起了紅葉石楠,實現了轉產轉業。截至6月9日,全鎮的395家畜禽養殖戶,已有297家簽訂了關停拆除協議,其中拆除欄舍262家,在推動整治順利開展的同時,在全區也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在乾西,長湖治理火熱開展的同時,該鄉畜禽養殖整治扎實有序推進。為關停拆除165家養殖場,該鄉干部不畏艱苦,加班加點,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動員。“圍繞五月底基本完成關停拆除工作的目標任務,我們結合教育實踐活動,上門深入養殖戶,及時發現整治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及時了解養殖戶動態,主動為他們做好服務。由于工作扎實、細致,整治進展順利,截至6月9日,已簽約166戶,拆除欄舍127家。”副鄉長章曉姣說。
如今,婺城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正“全面開花”,各鄉鎮街道暗暗較勁,相互比學趕超、力爭上游。竹馬鄉整治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102家已全部簽約,拆除96家,兩項進度均列全區前茅。在整治數量最多的雅畈鎮,10月之前要關停拆除養殖場494戶,近5萬平方米欄舍。為完成這項任務,該鎮干部日夜奮戰整治一線,目前已完成簽約487戶,拆除217戶。羅店鎮落實“定人員、定目標、定任務、定時限、定責任”的工作措施,兵分九路,全力推進工作,進度明顯加快,已全部完成簽約。共計186家,拆除欄舍140戶。
全區各鄉鎮(街道)比速度、比進度、比效率,加速形成了畜禽污染整治的破竹之勢,截至6月9日,全區已簽訂協議1958家,處置各類畜禽10.89萬頭,拆除欄舍1465家,共計45萬平方米,初步實現了整治的預期目標,向著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奮力沖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