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自古就有“小鄒魯”之稱,旅游資源豐富,已形成了以山水生態游、宗教文化游、商貿購物游、古婺文化游為主體的產品體系。但從單一景區看,存在規模偏小、大型旅游題材缺乏、知名度和市場輻射半徑有限等問題。因此,應當加大推進婺城旅游產品由“山水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旅游市場從“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將散落在婺城大地上的“珍珠”串線,加快推進婺城旅游一體化發展,打造婺城旅游品牌“金名片”。
一、我區旅游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
1.旅游資源豐富。我區地處金衢盆地,地質上屬斷陷盆地,這種特殊的構造位置,使得我區地貌類型豐富多樣,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有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省級風景區金華九峰山,省級旅游度假區仙源湖。我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人文古跡眾多,市區的天寧樓、八詠樓、太平天國侍王府、古方洞山塔、婺州鐵店窯遺址、白沙堰等。我區民俗風情多姿多彩,如斗牛、板凳龍,極具地方風情的婺劇和道情等戲曲文化。我區還是“中國茶花之鄉”、“中國桂花之鄉”、“中國苗木盆景之鄉”、“中國南方奶牛和乳品之鄉”等等,物產豐饒、文化豐厚。
2.交通區位良好。我區地處東南鐵路大動脈浙贛線上,還有金溫鐵路、金千鐵路在此交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在此匯成樞紐。距義烏機場50公里左右,距衢州機場90公里左右。婺城的交通區位由過去的省級樞紐上升為國家級的交通樞紐,我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二、加強我區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我區旅游產業亟需在轉型中實現“華麗轉身”和跨越發展,要切實打好“旅游資源整合牌”,打破行政界限,打破部門、行業界限,實行資源整合、功能整合、品牌整合,全力打造浙中城市群婺城的旅游形象。
1.亮出金牌名片。一是推廣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一個地區的整體名片,我區的旅游品牌要突出文化內涵、彰顯地方特色,黃大仙信仰源起于晉代浙江金華,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在婺城始終保持著生命力影響力。金華北山有黃大仙祖宮,黃大仙道教信仰風行于東南亞、歐美各國以及我國各地,具有極強的影響力,擁有無數的信仰者,黃大仙文化是集文化、宗教、旅游和對外聯系一體的品牌,是婺城獨有的資源,其他地方無可比擬,應當將其做成婺城旅游的金牌名片,把黃大仙當成婺城旅游的最強叫賣點,辦好一年一度的國際黃大仙文化旅游節熱賣仙游,叫響黃大仙旅游的口號。二是注重業態培育。整合婺文化、佛道文化、名人文化。融婺劇、斗牛、道情、婺州窯、婺商、火腿、茶花、婺州舉巖、壽生酒等地方元素,利用中國婺劇院的平臺,策劃一臺原汁原味并具有高水準的“印象婺城”(或叫“仙游婺城”)演藝節目,增加夜游項目,讓游客在婺城有地玩,還能住下來,實現旅游市場從“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三是堅持休閑導向。旅游與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發揮婺城農副產品豐富和田園風光秀麗的優勢,開展建設鄉村旅游精品景區,實現旅游產品由“山水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同進依托田園產品,拉動旅游消費。
2.注重營銷策劃。一是轉變營銷理念。要加強對婺城旅游整體形象包裝、策劃和宣傳,提高我區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譽度,將我區旅游品牌推向全國。營銷理念上要更加關注“人文”因素,讓游客心靈棲息停留。二是轉變營銷方式。依托大媒體平臺,運用大活動載體,構建大網絡營銷,進行滲透擴張。要按照觀光游、休閑游、養生游、文化游、購物游、假日游、周末游、一日游等不同對象,把區域內的各種旅游資源做線路規劃,進行“連點串線”,滿足不同的需求。三是轉變經營體制。改變多頭的權屬和管理體制,建立一個大的聯盟框架,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營銷捆綁,無限放大旅游要素資源。
3.堅持持續發展。目前,我區的旅游開發和經營還處于初級階段,要堅持開發和規劃并重,避免對資源開發利用的短期行為,強化重大旅游投資項目和重要旅游資源開發的前期可行性論證。樹立“保護就是開發”的觀念,避免重復性和低層次的旅游開發,確保旅游發展具有良好的環境基礎。
(作者系莘畈鄉鄉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