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案頭”奔向“戶頭” 走近群眾服務民生
前不久,在城東街道上浮橋社區下沿自然村,隨著“七號地塊”內的一處違建被依法拆除,曾經困擾該街道四年之久的難題終于迎刃而解。
“七號地塊”征地是市重點項目。2010年該地塊被依法征用后,一些農戶擅自在內種菜、種苗木,違法亂搭亂建,導致不能按期交地,建設方無法動工建設。尤其是其中的一戶違建戶,4年來,街道工作人員前前后后上門50多次,勸其拆除違建,卻都是“吃閉門羹”。如何撕開這道突破口,成了“七號地塊”征地工作的關鍵之舉。
“不啃下這塊硬骨頭,我們決不收兵”。城東街道黨工委書記程繼軍立下了“戰書”。街道黨工委成立了以書記、主任掛帥的工作組,領銜破解征遷難題。領到“軍令狀”后,程繼軍和街道主任徐彪身先士卒,帶領工作組成員,連續一個多月上門做其思想工作,戶主白天不在家,就晚上上門,聽訴求,講政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動員其親友齊上陣,苦口婆心宣傳項目的重要性,促其拆除違建。
“對這些干部,我很佩服!無論我怎樣折騰,總是耐心講道理,說政策,還幫我解決實際難題,不能因為我們一戶人家而拖了后腿。”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戶主盛某終于同意拆遷。
城東街道近幾年市、區各種重點項目多,僅去年一年就實施了燕尾洲工程等大大小小的市級重點工程近10個。這些項目大都涉及征地拆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對街道干部是一個又一個考驗。為了更好地破解重點項目建設難題,今年,城東街道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行“一線工作法”,包干重點項目,引導動員黨員干部深入一線,破解難題,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用攻堅克難的成果檢驗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
“七號地塊”征地項目的迎刃而解,不僅見證了街道干部的執行力和戰斗力,更激起了街道破解重點項目建設難題的“一池春水”。東市街北延工程是市重點道路建設項目,對于優化市區交通路網發揮著重要作用。按照建設規劃,該工程需拆遷鐵路司機學校、青春小區兩幢居民住宅以及征用東郊村40多畝土地。為保障項目順利開工建設,街道成立了由盛招旺等4名干部領銜的工作組,負責項目征遷工作。
入戶調查登記、簽訂房屋拆除協議等工作有條不紊展開。“有一位房主是桐廬人,長年不在金華,我們就親自去,第一次去沒找到人,第二次去他不同意,第三次、第四次,前前后后去了大概六七趟,才順利地與他簽訂協議書。”對于這樣“五加二、白加黑”進村入戶開展工作,盛招旺等干部是家常便飯了。一次次上門的努力也換來了不俗戰果———93戶城區拆遷房按期簽約拆除,保障了工程的無障礙施工。
離開“案頭”,奔向“村頭”,走向“戶頭”。無違建街道創建、通園溪整治、通園小區提檔改造、電大街改造、酒坊巷舊房拆除等市區重點工作、重點工程一線,到處可見街道黨員干部忙碌的身影。如今,重點項目一線成了街道黨員干部開展實踐活動的“大舞臺”,變身為黨員干部提升能力、鍛煉成長的“練兵場”。在這里,難題在一線化解,工作在一線推進,干群關系也在一線得到密切。
“小鄭是個好人,有事沒事總愛往我這里跑,幫了我不少忙。”家住桃園社區的朱志華,逢人就夸小鄭。他口中念念不忘的小鄭,正是城東街道干部鄭大治。今年40多歲的朱志華身體不好,又獨自一人,僅靠低保金度日,日子過得緊巴巴。聯系桃園社區的鄭大治在走訪中,得知情況后,給他買了電磁爐,又給他聯系了“幫扶對子”,給他解決了實際困難,平時還經常去看望,這讓朱志華感到特別貼心。
腳步走得遠了,心卻更貼近百姓了。在“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活動中,城東街道干部已經走訪了轄區內困難戶、低保戶、空巢老人、樓道長以及黨員,聽取了民意訴求,收集了意見建議,同時把好事實事辦在一線,把居民的困難及時解決在一線,進一步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