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助力婺城農林工作穩步開展特別報道
以“五水共治”為載體,大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五水共治’整治方案的要求,我們力爭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桐溪、長湖、通園溪流域的畜牧業污染專項整治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關停、拆除工作;2015年底,全面完成規模養殖場的整治提升,規范完善養殖場(戶)干濕分離、雨污分流以及沼氣池、儲糞池等治污設施建設,實現規模養殖場排泄物零排放。”這是日前在婺城區“五水共治”暨畜牧業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上,區農林局局長陳維良的表態發言。
據介紹,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是婺城區委、區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加快婺城趕超發展,落實“生態立區”、創建“美麗婺城”的重要舉措。畜牧業污染治理是水環境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面推進畜牧業污染專項整治是農林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從今年4月到2015年底,將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畜牧業污染專項整治行動。這項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需要全區各部門、各鎮鄉(街道)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區農林局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加強與環保、水務、財政、國土等部門的聯系溝通,一起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在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摸排,摸清養殖場分布情況,對專項行動涉及的有關政策、方案作進一步的完善。為鎮鄉(街道)做好指導服務工作,掌握好全區工作開展的情況,及時分析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建議,做好參謀,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規范養殖行為,進行資源合理利用,促進畜牧業的轉型升級。目標是經過整治后,全區調減畜禽養殖總量30%以上,實現規模養殖場100%“零排放”和排泄物100%資源化利用。
“作為農業部門,我們的重點就是農業的轉型升級,以建設山青水秀、地綠天藍的美麗婺城為目標,推進養殖污染全面治理,化肥農藥逐步減量,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形成產業布局生態、資源利用高效、環境持續優化等現代農業發展格局。”陳維良說。今年,區農林局還將按照農牧結合模式,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一是按照“三元合一、星級管理”的要求,大力提升養殖場現代化飼養管理水平;二是以龍頭畜禽養殖場或有機肥生產企業為主體,鼓勵興建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有機肥加工中心,提高有機肥產能;三是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應用配送工作,積極推廣“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異地消納處理機制;四是建立健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加快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建設;五是繼續深入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創建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基地;六是加快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深入實施農藥減量增效工程,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用藥。爭取到2015年,全區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80%以上,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1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達到80%。
以“百日嚴打”為抓手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為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從3月份到6月份,婺城區將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一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百日嚴打行動。各鄉鎮(街道)和農林部門要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大打擊力度,重點查處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違規使用禁、限用的高毒農藥、瘦肉精、抗生素、添加劑等行為進行,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切實加強全程監管。按照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的要求,從農產品產地環境、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包裝標識、市場準入、例行監測等各個環節入手,狠抓各項監管措施的落實,強化農產品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不斷提升質量追溯能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不斷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生產方式轉變、實行標準化生產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提高標準化生產到位率,從生產環節上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基。要抓好標準化基地創建,以果蔬、畜產品和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為重點,不斷擴大果菜茶標準園、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建設規模,加快農業標準實施。要抓好農產品認證工作,積極推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發展,帶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面提升。
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要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檢驗檢測、技術服務、行政執法等隊伍建設,通過引進、培養等多種途徑,充實人員和技術力量,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鄉鎮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作用,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技術推廣和日常監管等工作。完善應急機制,建立健全輿情監測制度、風險評估體系,加強信息報送,確保問題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以“春季防疫”為關鍵,扎實推進動植物疫病防控
去年,婺城區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實。全年共免疫注射豬瘟疫苗159.2萬頭、牲畜口蹄疫174.6萬頭、豬藍耳病68.73萬頭、禽流感474.8萬羽,做到應免盡免;各類疫病抗體監測合格率均達到省級規定要求;查處違規跨省調入畜禽和隨意丟棄病死動物案件12起。植物疫病防控方面,松材線蟲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受到市防指的充分肯定。
為保障2014年全區無重大動植物疫病發生,區農林局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展開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重點做到“四個加強”:
一是加強免疫注射,確保應免盡免。當前正值春季動物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鄉鎮(新獅街道)和農林等有關部門要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要求,迅速部署開展春季集中免疫行動。要根據春防文件和免疫方案,結合當地實際,量化免疫任務,明確工作進度,確保職責落實到人到場,確保強制免疫工作所需的人員、經費、物資充足到位,確保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本次春季集中免疫注射任務。同時,在集中免疫的基礎上,做好平時的補免工作,實現規模養殖場免疫密度達100%,散戶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二是加強動物檢疫,嚴格監督管理。在生產環節,要加強對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的防疫監管,指導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完善養殖檔案,規范養殖行為。在運輸環節,要加強外地調入畜禽及其產品的風險評估,對跨區調入的畜禽,要嚴格查驗耳標、檢疫合格證、免疫抗體抽檢合格證等證明,防止動物疫病傳入。在交易環節,要嚴格執行定期休市消毒、活禽銷售不過夜等各項制度,嚴厲打擊未經檢疫上市販賣畜禽、經營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一旦發現病死動物或疑似染疫動物,要嚴格執行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制度,嚴防流入市場。
三是加強疫情監測,防范疫病流行。各鄉鎮(新獅街道)要充分發揮防疫員疫情觀察職能,不斷健全定點、定人、包片負責的疫情監測制度和巡查制度,重點抓好畜禽場、規模化養殖場(戶)等養殖密集區的動物疫情監測,隨時掌握疫情動態。一旦發現畜禽死因不明大批死亡的,要及時按規定程序向畜牧部門報告。區畜牧部門要果斷進行處置,力爭將疫情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是加強漂浮死豬防控工作。要加大宣傳力度。集合春防,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告知書》、《關于嚴厲打擊隨意丟棄病死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公告》發放到每個養殖場(戶),進一步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公共安全意識,嚴格遵守病死動物“五不準一處理”規定。要加強巡查打撈。各有關鄉鎮和農林、水務等部門要組織人員、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切實加強對畜禽養殖場、屠宰場等場所的源頭監管,加大對江河水庫、田邊地角、灘地草叢等重點區域的巡查力度。一旦發現病死動物,第一時間進行收集、打撈和無害化處理,努力確保“不讓一只病死動物隨意亂拋,不讓一只病死動物落水,不讓一只病死動物出境”,做到對漂浮死豬事件“零容忍”。
此外,植物疫病防控方面,要主要做好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工作:
一是做好調查摸底,掌握疫情動態。當前,各鄉鎮(新獅街道)、東方紅林場要繼續做好松材線蟲病的春季疫情調查,一旦發現新的枯死松樹或新疫情,要及時上報農林部門,確保早發現、早治理、不留死角。
二是強化檢疫監管,嚴防病木流通。農林部門要加強對松材加工、經營及使用單位的檢疫檢查,防止疫情隨松材及其制品的調運而傳播。
三是明確工作要求,確保防治效果。各鄉鎮(新獅街道)要按照農林部門的要求,采用掛放松褐天牛誘捕器、噴灑噻蟲啉等綜合防治手段,切實做好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工作。農林部門要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到場進行技術指導,確保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以“保障安全”為目標,掀起全年糧食生產新高潮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去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中有升。全區(含金西)實現糧食播種面積34.36萬畝,總產13.6萬噸。單季晚稻高產攻關田最高畝產967公斤,再創全市新高。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25個,面積1.83萬畝。還被評為全省首屆“河姆渡”杯糧食生產先進縣銀獎。今年,婺城區農林局依然把糧食生產作為重要任務,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推進,確保全年糧食豐產、農民增收。
落實種糧責任。今年省市下達我區的糧食生產任務是:實現糧食播種面積19.3萬畝,其中新增旱糧面積2400畝;糧食總產量達7.28萬噸;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12萬畝。為確保完成這一任務,區政府已于3月20日下發了《關于下達2014年度全區糧食生產工作任務的通知》(婺區政辦〔2014〕19號),將糧食生產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和新獅街道,并列入鄉鎮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各鄉鎮、新獅街道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切實把任務層層分解到村、到戶、到田,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加強宣傳引導。春耕備耕期間,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政策明白卡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大對糧食安全重要性和各級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特別是要把惠農政策講清、講明,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要創新宣傳載體,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深入糧食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廣大糧農,開展“五送”和“走親連心助農增收”系列活動,通過送服務、聽民情、解民憂,營造良好的春耕生產氛圍,進一步提升農民種糧的熱情。
保障農資供應。從今年的農資市場供需調查情況看,各類種子品種多、數量足,農藥、化肥、農膜等主要農資貨源充足,化肥價格同比去年穩中略漲。目前全區已儲備各類種子460噸、化肥9000噸、農藥200噸,地膜50噸,能夠滿足春耕生產的需要。由于春耕備耕期間廣大糧農要購買大量的農資,一旦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將會極大的損害農民的利益,更會嚴重影響糧食生產。因此,區農林等有關部門要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百日嚴打行動”,開展“綠劍”保春耕行動和放心農資下鄉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不法行為,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推廣先進技術。針對春耕備耕特點及農民需求,各鄉鎮和農林部門要認真組織基層干部和農技員,進村入戶開展農技推廣活動,不斷完善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要通過“聯基地、聯大戶”等形式,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應用免耕直播、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先進適用技術。要大力推廣今早47、今早09、中早39等高產品種,指導廣大糧農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不斷提高種糧效益。要指導農民購買先進農機,組織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農機作業服務,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水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