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了解民情 現場指導促進發展
近日,市、區農指辦有關負責人,先后到婺城區新獅街道、羅店鎮、竹馬鄉、乾西鄉等6個鄉鎮(街道)的農村工作指導員派駐村,實地查看了解2014年農村指導員為村為民辦實事項目的進展情況。通過走訪看到,農村指導員積極助力“五水共治”,助力新農村發展,成了當前婺城新農村建設中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省、市、區三級機關先后共有八批次農村工作指導員派駐到婺城區各鄉鎮(街道)。農村工作指導員一到派駐村,馬上對所駐村的現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推進農村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等進行調研,他們夏頂酷暑、冬冒嚴寒,上田間、入農戶,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以盡快融入當地實際,開展工作。可以說,農村指導員有力地支持了婺城區各項新農村的建設事業,有力地助推了全區“三農”發展。另外,婺城區農指辦則在第一時間向農村指導員傳達政策、明確工作重點;積極協助指導員做好項目申報、解決資金難題;既當好指導員的管理部門,又當好指導員的后勤保障部門。
在新獅街道唐村,很多工人正熱火朝天地圍著一口干涸的村塘在挖“戰壕”。市派唐村指導員徐健紅介紹,工人們正在給這口村塘清淤、挖深、加固。“五水共治”是當下省、市、區的重點工作,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農村作為治水第一線,此項工作刻不容緩。據了解,唐村治理的這口村塘叫寺前塘,由于近年來村民的生活污水、垃圾等直接排入塘中,加之它原本就是死水塘,導致其逐漸變成村民口中的“臭水塘”。而這樣的“臭水塘”在唐村就有5口。
徐健紅剛派駐到唐村的時候,首先在統一村干部思想上入手,引導他們要有支持政府工作、保護環境、考慮大局的意識。在取得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認可后,治污經費成了關鍵。徐健紅找單位、尋企業、跑(村)兩委,多方籌措資金。在他的努力下,治污經費有了一定保障,治污工程于今年2月順利開工。不僅如此,徐健紅還經常到治污現場查看工作進度,確保治污工作保時、保質、保量完成。據悉,寺前塘治污預計今年6月份完工。徐健紅說:“這口塘清污完成后,其他幾口村塘也要治污,要在最短時間內還村民一個生活環境優美的‘碧水村塘’。”
在羅店鎮建新村,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房屋、新的環境、新的公路。村民們說,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市派指導員傅才林。
建新村的道路在去年12月之前,是一條破舊不堪的泥坑路。路面坑坑洼洼,車子經過時顛簸不已;一到雨雪天氣,道路甚至成了擺設,根本無法行車。而這條路不僅是到雙龍景區的道路之一,更是建新村村民的致富路。傅才林充分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重要性,到建新村后,很快開始努力籌措資金,最終籌得200多萬元修建了如今這條平整的新路。
在竹馬鄉姜楊頭村,情況和建新村類似,市派指導員葉建昌多方籌措資金,為村里建造了一條長約600米的機耕路,極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和苗木花卉的運輸。在姜楊頭村,只要一提起葉建昌,村民們對他的一致評價就是“話不多,特能干”。姜楊頭村村支書虞德元也說:“葉指導員來到村里的近兩年時間里,村里變化很大,有他在,我們做事有信心、有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