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說過:“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用人導(dǎo)向涉及鼓勵什么,不鼓勵什么,事關(guān)干部工作全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對當前黨員干部的德行修養(yǎng),對選人用人的導(dǎo)向有一定的借鑒指導(dǎo)意義。
什么是君子?古代經(jīng)典中對君子論述甚多,儒家經(jīng)典《禮記》中有言,“博文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還有諸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等等。可以這么認為,君子是指有德行、有智慧,敢擔當,有遠大理想抱負又有堅定意志品質(zhì)的人。
君子三德。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仁、智、勇”是君子的三達德。“仁”人,是想到自己就能想到別人的人,是時時處處能為他人著想的人,是有大愛之心的人。真正有大仁大愛的人,心中沒有對立,不會受環(huán)境動搖,不會怨天尤人。所以“仁者無敵”、“仁者不憂”。“知者不惑”的“知”,不是知識而是智慧,是通達世事人生,能放下“煩惱”的大智慧。這種人,思想通達、內(nèi)心堅定,不會被紛繁復(fù)雜的社會人生現(xiàn)象所迷惑。“勇者不懼”,“勇者”是敢于擔當,有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饒的精神的人,這種人面對困難無所畏懼,有一股浩然正氣。君子所應(yīng)具備的“仁、智、勇”三種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也是今天黨員干部所需具備的。
君子三戒。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段話的大意是: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戒備。少年時,血氣未定,要警惕貪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正旺,要警惕爭強好斗;等到年老了,血氣已經(jīng)衰弱,要警惕貪得無厭。所謂“三戒”,可以說是人生道路上的三道關(guān)。《淮南子?詮言訓(xùn)》總結(jié)了一條規(guī)律:“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強暴,老則好利。”能否成為君子,就看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能否經(jīng)得起考驗。要經(jīng)得起考驗,孔子說要“戒”。“戒”,是要有警惕性,有所提防;要自我控制欲望,不要為欲望所左右;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否則,“色、斗、得”是很難戒得住的。君子三戒的核心思想是慎“欲”。當今許多黨員干部在色欲、權(quán)欲、貪欲上犯錯誤、栽跟斗而身敗名裂,需要我們引以為戒。
君子三畏。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這里的“畏”,有敬畏、重視、尊重之意。孔子的“天命”指的是某種客觀存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天地人)規(guī)律,或曰某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本質(zhì)力量。畏天命,就是要尊重遵循自然客觀規(guī)律。不畏“天命”,不按規(guī)律辦事,逆“天”而為,必遇災(zāi)禍或受懲罰。畏大人,“大人”是多義詞,或指有德者,或指有位者,或指替天行道者。孔子的“畏大人”所畏的當然不是有位者,也不僅僅是有德者,而是另有所指,那就是《易經(jīng)》里的大人:“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也就是王安石《大人論》中所說的那種道德事業(yè)俱全的大人物:“由其道而言謂之神,由其德而言謂之圣,由其事業(yè)而言謂之大人。”簡言是,有德有位,內(nèi)圣外王,道德高名望重的政治權(quán)威,謂之大人。這種人,我們還不該敬重嗎?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是古圣先賢心性的自然流露,言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jié)晶。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欲知上山路,須問過來人”,何況這位老人、過來人是圣人。圣人之言主要記載在經(jīng)典中。對經(jīng)典的教誨不能不敬畏啊。
古人曰:“天下之事,成于懼而敗于忽”,這里的“懼”指的就是敬畏心。黨員干部時刻要心存敬畏。敬畏手中權(quán)力,敬畏人民,敬畏道德法律,敬畏因果,敬畏良心。敬畏心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護身符”。
君子三忌。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就是說:一個人德行淺薄卻占據(jù)高位,智慧有限卻要自作聰明地謀劃大事,能力有限卻要不自量力地承擔重任,這三種情況是不祥的征兆,沒有不出事情的。這是孔子對德薄、智小、力(能)小者的忠告,更是對執(zhí)政者選賢任能的提醒。東漢的經(jīng)學(xué)大師王符在《潛夫·貴忠》中引用了孔子的這句話,并加以引申——“德不稱,其禍必酷;能不稱,其殃必大”,用以說明選拔任用官員必須堅持德才兼?zhèn)洌币徊豢伞M瑯訉ψ陨淼男逓橐彩且粯拥摹D蠎谚舷壬苍嫒擞腥齻基本的錯誤是不能犯的,就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古人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肯定要倒霉。
為政者一定要修德,厚德才能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為名利而跑官要官者,縱使如愿以償了,未必是好事。做人要本分,有多大的才智擔當多大的重任,做多大的事情。“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會害了自己,也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帶來災(zāi)難。所以,黨員干部一定要加強自身德行修養(yǎng),要注重學(xué)習(xí),要多在基層一線、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真正德才兼?zhèn)洌诺靡該斨厝巍?/p>
其實,君子和小人在外形相貌看并無多大差別,最大的不同在于心量和心念上。君子存心為公,心心念念能為別人著想,小人存心為私,時時處處為自己利益著想。言為心聲,行隨心動,因為心念、心量不同,君子小人外在表現(xiàn)的態(tài)度、行持就大相徑庭。所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茍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君子存公心,走正道,行大道。這也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所需具備的道德品質(zhì)。
(作者系婺城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
看婺城新聞,關(guān)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