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溪畔是我家,環境治理靠大家,全鎮上下齊參加,齊參加……”3月7日,四個面帶笑容、激情四射的白龍橋婦女帶來了朗朗上口的三句半表演《打造宜居白龍橋》,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并獲得了婺城區婦聯舉辦的慶“三八”女性才藝大比拼比賽二等獎。
她們分別是白龍橋鎮黃堰頭村的黃桂女、濱江小區的戴雪珠、筱溪村的鄭秀芬、集鎮的胡愛娟,4個平均年齡達58歲的鄉鎮大媽唱出了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五水共治”的贊揚和支持。
“為了唱響‘清潔河道、美化家園’的心聲,營造人人參與的熱情,鎮婦聯特意請人編寫了三句半《打造宜居白龍橋》的臺詞。”黃桂女說,從年初開始,轟轟烈烈的城鄉整治在白龍橋鎮展開,取得的成效,居民們有目共賭,所以能有機會唱出大家的心聲,很開心。“不過臺詞有近500個字,拿到臺詞后只有十天的時間就要演出了,畢竟年紀大了,記性不是很好,就怕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表演時出岔子。”
為了把最佳的演出帶給大家,黃桂女四人都是鼓足了勁。“天天背臺詞,就怕到時候表演忘詞了。”63歲的胡愛娟是四人當中最年長的一位,她笑稱自己是“笨鳥先飛”,抓緊一切空閑時間多背臺詞。“就連吃飯睡覺都念念有詞呢。”
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地點等不同,四個人往往只能在中午休息時間或傍晚等時段小聚。每一次的排練都當成正式演出,挺起胸膛、面帶笑容、敲起鑼鼓,“多種樹多種草,文明衛生習慣好;環境整治要趁早,自然災害就會少;宜居‘白龍’真正好,大家都來一起搞!一起搞!”他們說,雖然比賽結束了,但臺詞至今都在回響,道出了白龍橋人民打造宜居家園的決心和信心。
“服裝、道具都要再檢查一遍,確保沒有任何問題,表演的時候不要怯場了,平常怎樣就怎樣,自然一些。”3月6日下午的彩排,是記者第一次見到這四位可愛的大媽。其實,記者了解到,她們都是鎮上的文藝愛好者,參加過市、區的快板、曲藝等表演,還獲得過省里的排舞大賽一等獎、太極比賽金獎等眾多獎項,都有著豐富的舞臺經驗。
“希望通過《打造宜居白龍橋》,讓我們鎮上的居民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自覺加入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五水共治’的隊伍中,共同打造宜居白龍橋。”胡愛娟說,自從去年白龍橋鎮開展“美化家園、清潔河道”活動以來,現在的白龍橋鎮簡直可以說的上是換新顏嘍,大街小巷的垃圾、衛生死角越來越少,鎮上的衛生越來越干凈了。
胡愛娟1989年從長山鄉舉家搬遷到了白龍橋集鎮。“我住在長安街上20多年,以前街上的一些商戶、居民還會隨意亂丟垃圾,現在我出門發現,整條街的狀況比以前好了很多,現在我真心覺得這個環境適合居住。”她說,以前集鎮菜場和臨時馬路市場周邊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但自從整治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希望鎮政府能繼續加大整治力度,再加上居民們的熱情支持和配合,共同把白龍橋打造成宜居城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