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前健身算希奇
現在活動已尋常
進入21世紀之后,就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婺城大地上,無論鄉村還是城市社區,都出現了一支又一支文體隊伍。她們以追求愛好、強身健體為目的,自發地進行健身活動,也積極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我。與此同時,市、區政府部門積極引導,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助推農村、社區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加強鄉鎮(街道)對村(居)文體事業的推動力,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建設成了婺城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婺城區雅畈鎮于2009年下半年開始規劃申請,耗時兩年多,建成了一幢高三層、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配套建設健身廣場20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中心。近日,記者前往雅畈鎮文化中心,以此為平臺,一窺該鎮百姓文化生活。
老實說,乍一眼看到這個文化中心,記者還以為是哪個村民建的大別墅,建筑造型帶了點歐洲元素,亮黃的外立面色彩,頗具時尚感。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墻之隔的鎮政府大樓,顯得陳舊而灰敗。
雖然小雨浠瀝,文化中心內卻頗為熱鬧,因為當天,中共金華市委宣傳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曲藝宣傳活動正在這里舉行。正在觀看曲藝節目的該鎮雅畈一村村民于小奶告訴記者,自文化中心去年投入使用后,吸引了附近雅畈一、二、三村,趙宅村,雅葉村5個行政村村民前來開展文體活動!耙郧,我們健身都是‘一小撮、一小撮’開展,因為場地面積小。鎮里的文化中心啟用后,大家都擁到這里來健身,最集中的兩個時間是清晨6時和傍晚6時,每次1.5至2個小時,人多的時候可以達到六七十人,打拳、練劍、跳舞都有。天氣不好的時候,大家就到文化中心三樓活動,整個三樓都是通間,有500平方米的場地呢。”于小奶笑呵呵地說。
正和于小奶說話間,文化中心二樓響起了一陣二胡聲。尋聲而往,一位老者正一邊拉著二胡,一邊講解一則婺劇段子的簡譜。他的面前,端端正正地坐了30多位“學生”,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婦女。課間,老者接受了采訪。
今年78歲的華寶金是雅畈三村人,從小喜歡婺劇又頗有天份的他,通過生活中熱心人的零星點撥,加上自身鉆研,學會了婺劇演唱和后臺奏樂。1998年開始,已經退休后的他先后在金華華容劇團、群樂劇團,義烏稠關劇團等5家劇團學習、工作過。10年前,他開始免費教身邊一些婺劇愛好者演唱和奏樂。這一教,慢慢教出了名氣,“學生”從最初的11人,增長至20人、30人,最多時達到了43人!耙婚_始,我在家里的客廳教戲;后來學的人多了,客廳坐不下,我就打通了一側的房間;還是擠,就搬掉了屋里的家具……現在好了,文化中心專門給我安排了婺劇教室,我再也不用發愁學戲的人沒地方坐了。”華寶金樂呵呵地說。據介紹,文化中心設置了大小兩個教室,小的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大的則有60平方米。今后,華寶金可以根據學生人數,選擇教室開展教學。
記者還了解到,短短一年多時間,與文化中心產生感情的雅畈文體愛好者還有不少。比如,該鎮一群書畫愛好者就在該中心爭取到了一間創作展示廳,用于日常相互交流學習。應該說,如今的雅畈鎮文化中心已成為當地群眾的“文化陣地”。
新聞鏈接:
記者還從婺城區文化體育局獲悉,截至目前,婺城18個鄉鎮(街道)除城中街道因場地限制沒有建設文化中心以外,其他17個鄉鎮(街道)均已配備文化中心,其中,15個鄉鎮(街道)文化中心為近年新建或改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