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沙畈鄉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圍繞“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這一主線,突出做好“山、水、人”三篇文章,推動本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是盡力做好“山”的文章,引導百姓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一方面做好山林的保護,落實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強對護林員隊伍的管理與培訓,并實施好考核制度;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堅決杜絕亂砍濫伐現象發生,并計劃實施人工造林1200余畝。另一方面是抓好山林的流轉與開發,繼續加大傳統產業的扶持和發展,計劃實施毛竹低產林改造1600余畝,建高產示范林基地1個,實施茶葉新品種改良100余畝,油茶低改50余畝;搭建好新興產業發展的平臺,在2013年成功引進獼猴桃種植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計劃在黃壇、高儒等村流轉山坡地300余畝,進行新品種獼猴桃培育,并計劃建立示范基地1個約80余畝;繼續培育和壯大紅豆杉種植產業,計劃帶動紅豆杉精品園建設,從而推動更多農戶走向多種經營;利用地勢平緩的林地、山腳地,引進食用菌“灰樹花”產業發展,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并進行推廣,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全力做好“水”的文章。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好水環境整治成果,建立并落實長效管理機制,重點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對部分污水治理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村先實施提升改造,消除農村面污染源;對全鄉各村小溪流域實施衛生環境清潔整治,對部分河道實施治理工程。二是依托綠水資源,發展清水養殖業,推動野生牛蛙、石斑魚的養殖,帶動特色產業發展。三是計劃對部分村實施水源補給、管道修復和蓄水池改造等項目,徹底解決因長期高溫干旱導致村民飲水困難問題;在生產用水方面,計劃對高儒畈農田水利設施實施修復工程,爭取功能區項目立項,建設賽畈、青草裴家兩條白沙溪堰壩,有效解決400余畝農田的灌溉。
三是努力做好“人”的文章。一方面,抓好基本的民生問題。第一是繼續深化“三改一拆”工作,規范農戶建房;抓好基礎教育及基本醫療保障工作,推進中心小學和衛生院軟、硬件設施改善,維護好留守兒童和村民的權益;第三是繼續抓好計生工作,完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使社會服務管理邁上新臺階,進一步推進平安沙畈建設;抓好對村民來料加工等就業技能的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工作,幫助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抓好干部隊伍建設,運用黨員“五星管理”制度,加強黨員隊伍的管理,重點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加強督查考核;指導好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履職盡責,落實創業承諾。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