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開館側記
這里有估價高達9.2億元的元代“鬼谷子下山”大罐瓷器;有來自春秋戰國時期的九鼎、宋代均瓷三腳鼎、雍正年掐絲琺瑯彩薰爐、唐代貞觀年間的菩提圣水瓶、明代著名畫家唐伯虎的字畫……還有被我們一代代祖輩用過的各種物什。這里就是位于乾西鄉乾湖藝術街區的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
古老的藝術品帶著些許神秘氣息,又凝聚著先祖的無數智慧,散發著誘人的魅力。于是,10月6日,當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鼓樂聲聲、禮炮陣陣的喜慶、熱烈氛圍中結束時,現場的人群激動了。大家蜂擁入館,爭著一睹古老藝術之精華,感受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對美的詮釋。
當天進館參觀的有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相關領導、專家,也有本地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嘉賓,還有不少古今藝術藝術品愛好者、收藏家。但更多的是由周邊趕來的普通群眾。一時間,館內人流涌動,既有專業人士在細細分析、鑒賞藝術展品,也有“門外漢”們的走馬觀花和驚呼連連。當然,兩者對藝術的崇敬,對華夏文明的自豪心情一般無二。
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上下五層,分別設置了一樓文化藝術品發展中心,二樓的字畫館,三樓的青銅器、玉器館,四樓的瓷器館和五樓的歷代生活用品展示廳(也是婺城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開館當天,館內展出了包括200多幅字畫、800多件玉器、1000多件瓷器在內的一萬余件古今藝術品。
在二樓字畫館,記者注意到了一位落單的姑娘,相比其他參觀者,她顯得特別專注。姑娘姓王,她告訴記者,自己是浙師大的學生,學過國畫。此次國慶假期,沒有回家的她從朋友處得知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開館并免費對外開放,便趕了過來。她笑言:“沒錢收藏,能有免費的機會飽飽眼福很超值了。”參觀者小陳則是奔著瓷器館來的。小陳說,我去過婺州窯,甚至收集過幾片碎瓷,還為此特別認真閱讀過幾本瓷器收藏方面的書籍。“我覺得,瓷器制作是中國最值得驕傲的一項工藝。雖然我不懂古瓷,也不懂收藏,但能來這里細細欣賞這一件件珍品,很興奮、很激動。”小陳愉快地坦言。不過,他也有些遺憾:“不是有瓷器鑒定專家來嗎?怎么沒搞一下現場鑒賞點評之類的活動呢?或者能有專業人士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展品也是好的,我還想借機學習一下呢。”當他了解到博物館今后會不定期開展藝術品鑒賞知識培訓、文化技術鑒定等活動時,顯得非常高興,表示一定會進行關注。
此外,記者還發現,博物館五樓的歷代生活用品展示廳,受到了更多參觀者的喜愛。對襟衣、飯籃、草鞋……這些有可能在自己小時候在祖輩處見過的物什,讓參觀者備感親切,展廳里不時傳來驚喜的聲音、回憶童年的話語。
面對普通群眾對參觀博物館的高漲熱情,館長傅紅衛覺得很高興:“博物館最大的功能是展示、教育功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能受到普通群眾的認可,這更能證明博物館的成功,我也相信會有新的愛好者、藏家從參觀者中發展而來。”
相關鏈接
婺州古今藝術品商會
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由金華市婺州古今藝術品商會籌劃創建。婺州古今藝術品商會是一個由婺城區工商聯主管的非贏利性社會組織,2012年6月,該商會在區委統戰部的重視下,由區工商聯直接牽頭成立,匯集了我市一大批古今藝術品專家和經營者。
該商會主要從事古今藝術品知識講座、藝術品展覽、藝術品信息交流、藝術品鑒賞等相關業務,為廣大藝術品愛好者提供無償指導服務。目前,商會已有會員500多家。現金華市有直屬分會,義烏、浦江、東陽、蘭溪、武義分會,外省市有北京、杭州、衢州、深圳、安徽碭山等分會,共12個。除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婺州古今藝術品商會還創建了金華八婺古今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金華婺州文化藝術品發展中心和婺城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擬建陶瓷檢測鑒定中心中國金華站。
對話范勇
金華瓷器藏品特色精品多
范勇,全國知名的瓷器鑒定專家,曾就職于北京故宮博物院。10月6日,范勇應邀參加了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隨后兩天,他為博物館展示的瓷器作了系統篩選,對部分展品進行掌眼鑒定。
記者:范老師,您好!都說外行看熱鬧,在參觀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四樓瓷器館時,我聽到幾位市民在議論:“看標簽,每件瓷器都是古物,可實際看來顯得很新,不會是假的吧?”對此,您怎么看?
范勇:首先需要解釋一下,從瓷器收藏角度來說,“老中見新”才是最高境界。意思是說,雖然這個瓷器年代很古,但看起來品相很新,這才是收藏之佳品,因為新才能保留更好的藝術性。所以說,看起來新并不代表絕對的是贗品。
從館里的展品來看,以海撈瓷居多。海撈瓷大致有四種情況:其一,瓷器留在水流湍急的淺水區。這樣歷經數百年后,瓷器釉面磨損非常厲害,基本上不能保有原貌。其二,瓷器留在珊瑚礁叢中。這樣歷經數百年后,瓷器表層會長海粒子,對外觀影響也很明顯;其三,瓷器落入水深在20~50米左右的海底,底部水流平靜、細砂鋪埋瓷器。這樣歷經數百年后,瓷器外觀依然能保持原貌,釉面磨損較小,藝術觀賞價值仍保持較高水平;其四,沉船整體下陷,瓷器的外包裝依然完好,受船體和包裝物保護,出水時與新瓷器十分接近。當然,最佳的品相在于器中器。瓷器運輸過程損耗較大,為了保護一些精品器,古人會將小器包裝后放入粗制的大器中,然后進行密封。這種器中器入海后,如果密封完整,即使歷經數百年,出水取出后仍能保持嶄新的色澤。
可以肯定的是,館內展示的瓷器,有不少屬于保存較好的海撈瓷真品。
記者:您能大致點評一下博物館內的瓷器品質、特點嗎?
記者:您能大致點評一下博物館內的瓷器品質、特點嗎?
范勇:根據我的觀察,館內瓷器如上面所提,以海撈瓷居多;從朝代來看,多為元代以后,明清為主,特別康熙年間的物件不少。這符合海撈瓷的特點,明代末年、清代早期我國瓷器大量出口的歷史。另外,浙江、福建沿海,獲得海撈瓷也有地理上的優勢。從外形和品相上來說,展出的瓷器特點也很鮮明:器型比較大、比較規則,品相完整,色澤鮮明。難得的是,這里匯集了全國各個古窯口作品,像云南、湖北、四川等地古窯作品在全國都比較稀少,但在這個館內,我也有發現。
應該說,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館瓷器館內的展品總體品質相當高,朝代也比較齊全。而且我注意到,館里很多展品都達到了“老中見新”的境界,這也說明金華的藏家水平相當高。
記者:對初入行的瓷器藏家、古今藝術品愛好者,你有什么建議?
記者:對初入行的瓷器藏家、古今藝術品愛好者,你有什么建議?
范勇:想跨入收藏界,首先要做預備功課,而且這個功課做得越充分越好。比如,買一些普及性的書籍,對瓷器收藏形成系統了解,掌握行業術語、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其次,多到博物館參觀,了解每個時代的瓷器特點,增加對瓷器的感性了解;其三,應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藏友,相互多溝通、交流,這樣能增加信息渠道,更容易增長對瓷器的見識。
如果覺得自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準備真正跨入收藏界,則建議先從瓷片或年代最近也是最容易看懂的瓷器入手,在近代上由近及遠、循序漸近,積累自己的“瓷感”,盡可能降低“學習成本”。萬一買到贗品、仿品,不要急著毀去,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樣本,避免再上同樣的當。還有,切記不要有“撒大網撈魚”的想法,
最后,還要建議新藏友的是:遇到十分喜歡的高價藏品,最好到資深藏友或專家幫忙掌眼,以減少風險;資金雄厚者,可以從拍賣行入手藏品,能很大程度減少買到贗品的概率。
一定要多看、少動手。另外,新藏友一定要給自己配上看瓷工具,比如高倍顯微鏡、放大鏡之類。有了此類工具,很大一部分贗品就無所遁形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