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氣砼砌塊、混泥土砌塊、矩形多孔磚等新型墻材取而代之
沿用了數千年的“秦磚漢瓦”將逐漸淡出建筑市場。記者近日從區經濟商務局新墻辦獲悉,從8月1日起,我省開始實施史上最嚴“禁粘”政策,省內城市將分三批全面推廣使用非粘土類、輕質高強、保溫節能的新型墻體材料,相關工作將被納入各級政府節能目標考核。
由省經信委和省住建廳聯合制定的《浙江省城市城區建設工程全面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包括婺城區在內的11個設區市和義烏、富陽、慈溪、余姚、諸暨等5個縣級市城區的建設工程,自2013年8月1日起全面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禁止使用粘土類墻體材料。不過,為修繕古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等特殊建筑物,確需生產和使用實心黏土磚的,應當經省墻體材料行政管理部門批準。
一直以來,傳統的墻體材料以粘土磚瓦為主,從秦漢時期沿用至今,因此人稱“秦磚漢瓦”。這些粘土磚主要以耕地土壤或粘土為主要原料,生產過程中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能源,產生大量廢氣和廢渣,不僅造成環境污染,還會導致耕地減少。禁用實心粘土磚,符合我區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發展綠色建筑,推進“生態婺城”建設的要求。
從婺城區目前墻材生產企業的分布情況看,主要集中在蔣堂、湯溪、白龍橋和竹馬等地。目前除加氣砼砌塊、混泥土砌塊生產線外,燒結磚企業規模較小,工藝技術與設備落后,與國家出臺的政策行業標準差距較大。雖然經過第一輪淘汰落后粘土磚瓦窯,全區粘土磚的產能大幅下降,但仍保留著多家制磚企業,每年耗用了大量的粘土資源,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節約土地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循環利用,我區近年來進一步加快新型墻體材料發展。據介紹,目前全區已培育了福立磚瓦、雙源建材、明友磚瓦等12家新型墻材企業,今年上半年已生產各種新型墻材2.13億塊,占比達86%,逐漸扭轉了實心粘土磚“一統天下”的局面,“秦磚漢瓦”正加快淡出建筑領域。
作為建筑的最基本材料,這些新型墻體材料的使用,價格比之原來的粘土磚如何?會不會增加建筑的成本?對此,區墻辦負責人王秀城認為:“雖然新型墻體材料價格有些可能會比傳統的粘土磚要稍貴,但建筑的綜合成本基本持平。”他解釋,新型墻體材料比起原來的粘土磚更薄,這能使建筑的實用面積增大;此外,新型墻體材料導基本都可達到建筑節能的要求,導熱系數比較底,能逐步實現“冬暖夏涼”,有利于節約能源。綜合以上因素,建筑的綜合成本不會因使用新型墻體材料而增加。
“實心粘土磚,是沿用了千年的‘秦磚漢瓦’,這是個傳統的產品,但出于環境保護、科學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王秀城說,“禁粘”政策施行后,實心粘土磚逐將漸淡出市場,以加氣砼砌塊、混泥土砌塊、矩形多孔磚更為環保、節能的新型墻體材料將逐漸取而代之;對生產新型墻材的企業來說,由于政策的激勵作用,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