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時間:1月7日下午
地點:雅畈鎮漢灶村白杜龍自然村
回訪對象:鄧美香
參訪企業:金華美石會和田玉文化傳播公司
新聞回放:
今年64歲的鄧美香嫁到白杜龍村之前,有過一段婚姻,生育過一雙兒女,丈夫因病去世,最疼愛的兒子也在28歲那年不幸早逝,46歲那年,鄧美香經人介紹嫁給白杜龍村的何順壽。何順壽本人聽力一級殘疾,前妻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一雙智障女兒,兩姐妹中,姐姐是智力二級殘疾,妹妹是多重(聽力、智力)一級殘疾。鄧美香不顧眾人反對,做了兩個智障女兒的繼母,17年無微不至地照顧。近年,丈夫因痛風導致手部肌肉萎縮而干不了重活,照顧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鄧美香身上。鄧美香事跡經本報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今日,雅畈鎮漢灶村白杜龍自然村“最美”繼母鄧美香隨浙江省愛心家庭代表交流團啟程赴臺,與臺灣當地的“愛心媽媽”做為期五天的交流活動。據了解,本次交流活動由省殘聯組織,鄧美香家庭是金華地區唯一榮獲浙江省首屆“愛心家庭”稱號的家庭,昨日,得知這個消息的金華美石會和田玉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申建林,帶著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資以及慰問金專程前往鄧美香家中,為她送行。
17年照顧一雙智障繼女堪稱“最美”
鄧美香至今仍清楚記得第一次見到兩個孩子的情景:“兩間小小的泥瓦房,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電器,10歲的何三笑和7歲大的何美菡躲在房間里不愿出來,兩個女孩臉上都臟兮兮的,睜著圓圓的大眼睛有點驚恐地盯著我看。”當時,鄧美香鼻子一酸,忍不住就一把把孩子摟進懷里。
從此,每天早上鄧美香一睜眼就是圍著兩個女兒轉,穿衣、梳洗、做飯、喂飯……一家子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有全家四人的低保補助和何順壽打散工賺的一點零錢,連一雙智障女兒的醫藥費都不夠。婚后不到七年,丈夫何順壽突然出現手部肌肉萎縮,雖然經過治療得到控制,卻再也干不了重活,照料這個特殊家庭的重擔就完全壓在了鄧美香的肩上。為這個家日夜操勞的鄧美香,由于長年的勞累和營養不良,使她早早患上了頸椎病等多種疾病。5年前,鄧美香的胸部長了一個腫瘤,需要馬上動手術,可她考慮到自家的經濟情況,毅然放棄了手術,痛時就配點藥緩解一下。
直到今天,還是有不少親朋好友勸她離開這個家,但感情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沉淀著加深著,鄧美香知道她已經愛上了這雙智障女兒,她也清楚地知道這個家不能沒有她,她要用自己的愛守護這個家。
即將赴臺交流五天四夜直言“不安”
臨出發赴臺還有一天時間,鄧美香的家中一切如常,沒有一絲臨行前的激動和緊張,相反,鄧美香的臉上還流露著明顯的擔憂,“因為小女兒不會坐車,我只能帶大女兒去臺灣,這一走就是五、六天,小女兒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我不放心吶。”
鄧美香的大女兒何三笑今年27歲,小女兒何美菡24歲,但看著都像十來歲的孩子。小女兒是多重(聽力、智力)一級殘疾,身邊不能沒有人,而大女兒除了智力二級殘疾,還被確診患了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是遺傳性糖尿病,即使手術,也需要終身每天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
上個月,鄧美香接到了省殘聯打來的電話,告訴她將赴臺灣交流,這是最遠才去過杭州的鄧美香做夢都沒有想過的事,因為去臺灣要辦通行證等多項手續,這可難倒了很少出遠門的鄧美香,最后在區殘聯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才順利辦好手續買好去杭州的車票。
這次遠行,鄧美香沒有帶多少錢,也沒有多少行李,所帶的僅有對家中的牽掛和對交流活動的期盼,“我想與臺灣的愛心媽媽們坐下來好好聊一聊,聽一聽她們的愛心故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