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洪源社區開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啟示
洪源社區從治安亂點到平安社區,又從“平安社區”到“長治久安”,走過了聯合打擊整治到長效規范管理的轉型之路。堅持科學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密切黨員和群眾的聯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社會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工作形勢,創新思路、更新舉措、革新制度,是破解社會管理難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利益的必由之路。
(一)堅持治理亂點和治理癱瘓相結合
一個社會治安混亂的村(社區),往往村(社區)級組織軟弱渙散、缺乏戰斗力。從工作實際看,開展社會治安亂點整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首先要加強村、社區黨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的建設,切實扭轉這些村、社區組織癱瘓的現狀。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力度,理順村(社區)黨支部、村(居民)委會、監委會的關系,加強村(社區)綜治組織等各配套組織建設,使村、社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的好、管的住。
(二)堅持聯合打擊和防范控制相結合
打擊是最好的防范。面對村、社區盜竊、兩搶和“黃賭毒”等治安突出問題,必須用鐵的手腕嚴厲打擊,遏制犯罪的高發。面對單個執法部門難以解決的綜合性問題,要建立由公安、工商、運管、行政執法、文化稽查、物價檢查、出租車管理等部門參與的執法聯席會議制度,采取聯合執法行動,形成執法合力。為鞏固打擊成果,采取立體化的“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巡邏方式,建立專群結合的巡邏隊伍,開展24小時不間斷的巡邏防范。完善視頻監控中心建設,建立全覆蓋的治安動態視頻監控網絡,充分發揮技防設施的威力。
(三)堅持精細管理和便民服務相結合
流動人口管理是當前社會管理的一個難點。通過網格化管理,將流動人口分網格開展管理和服務,將工作前移到網格、前移到每一戶,將難題“化整為零”,將管理責任包干到人、落實到戶,形成一張密布全村(社區)的管理網絡。一旦有可以人員入住或流動人口犯罪等問題發生,管理網絡的神經末梢就能及時發現、及時判斷、及時處置。對流動人口管理之外的治安防控、矛盾化解、法制宣傳、重點人員管理等,通過網格化管理的機制,將責任和工作落實到每個網格。同時,管理也是服務,通過組建的治安巡防、矛盾調解、文化娛樂、醫療衛生、法律宣傳等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相關的服務,促進社會的和諧。
(四)堅持源頭治理和長效管理相結合
破解社會管理難題,更多的是從社會管理之外謀求解決之道。對于維護村、社區的和諧穩定來說,除了堅持落實“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之外,更需要開展源頭治理和長效管理。當前,堅持科學發展,推動轉型升級,促進繁榮發展,從而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減少社會對抗。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在村(社區)落實村級民主決策機制,避免村(社區)書記、主任隨意地處置集體土地、集體資產,導致群眾利益受損。堅持落實村級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可能引發群眾利益受損、導致集體上訪的重大決策,必須從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四個維度進行分析,找出風險點,制定應急預案,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同時,創建了“平安村(社區)”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要從一時的平安轉變為長治久安,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進行長效管理。堅持將社會治安防控、社會矛盾化解、重點人員服務管理、法制宣傳教育、社會公共服務等工作均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并結合到“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中,將長效工作機制的落實與村(社區)干部的收入直接掛鉤,將長效工作機制的運行納入到鄉鎮(街道)干部的政績考核,落實相關工作保障、獎懲制度、隊伍建設等,實現村(社區)的長治久安。
(作者申瑞龍 系婺城區委常委,區政法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