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強度和力度,推動農業穩定發展
1.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
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首先要穩住糧食生產,確保不出現滑坡。
2.狠抓“菜籃子”產品供給
加快推進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養,提升菜籃子產品整體供給保障能力和質量水平。
3.加大農業投入和補貼力度
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比重。
4.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確保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完善涉農貸款稅收激勵政策。
5.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政策
2012年基本完成覆蓋農村集體各類土地的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
依靠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建設
6.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
超前部署農業前沿技術基礎研究,力爭在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占重要位置。
7.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
大力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在農業生物基因調控及分子育種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礎理論和方法。
8.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
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
9.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
加大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向農業領域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水平。
10.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增加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創制改良育種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
提升農業技術推廣,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11.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
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增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
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明確公益性定位,根據產業發展實際設立公共服務崗位。
12.引導科研機構開展農技服務
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成為公益性農技推廣的重要力量,強化服務“三農”職責,完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教學人員深入基層從事農技推廣服務。
13.培育支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通過政府訂購、定向委托、招投標等方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涉農企業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加強新型農業農村人才教育培訓
14.振興發展農業教育
推進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農業院校,實施卓越農林教育培養計劃,辦好一批涉農學科專業,加強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
15.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農業領域傾斜,繼續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16.大力培訓農村實用人才
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充分發揮各部門各行業作用,加大各類農村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提高補助標準。
改善設施裝備條件,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17.堅持不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繼續增加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實現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基本覆蓋農業大縣。
18.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啟動耕地保護補償試點。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
19.加快農業機械化
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作用,拓展農機作業領域,提高農機服務水平。
20.搞好生態建設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江河源頭、湖庫周圍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適當擴大退耕還林規模。
提高市場流通效率,保障農產品均衡供給
21.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
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布局,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網絡。
22.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23.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
準確把握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采取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市場穩定,保持價格合理水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