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苗木價格好,尤其是跟風種紅葉石楠的人特別多。不過,我是肯定不會種紅葉石楠的,我要種別人沒有的。”昨日,記者在白龍橋讓長管理處一帶采訪,遇到了正在裝車運送茶梅的農民徐志平。他告訴記者,他在農村種了這么多年的田,他的經驗是,種苗木有賺頭就有風險,要看準;種水稻最穩妥!
61歲的徐志平是清塘下村人,去年,他與乾西鄉馬淤村的一位苗木種植戶合伙種起了茶梅,并承包了41畝地,其中包括在隔壁的井頭村承包的18畝。“我是從乾西鄉湖頭村那里買進的茶梅苗,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去種紅葉石楠,正好沒人種了,我就以0.6元/盆購進。”徐志平告訴記者,一年后,他種的這些茶梅售價達到4.4~4.5元/盆。
記者看到,一旁,一輛江西牌照的大貨車停在路邊,七、八個人正忙著裝車。“江西銷量是最大的,這一次就采購了4000盆。”徐志平笑笑說,上海、無錫、武漢都有他的客戶,他可能是金華最大一戶種茶梅的。目前,已經賣出了20多萬盆。現在,徐志平又在井頭村的承包田里,扦插起了小苗,準備來年再是一個豐收年。
除了茶梅外,在徐志平的承包田里,記者還看到了大約10多畝的水稻。當記者問及“茶梅效益這么好,為什么還要辛苦種水稻”時,徐志平說出了他的想法。“目前,水稻效益確實不及苗木,但是種水稻有保障,而且國家的糧食收購價一年比一年好,沒有市場風險。但苗木很難說,供過于求時,市場價格肯定跌。”徐志平說,農民種田也要“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