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惠農家
日前,記者來到湯溪鎮前宅村的“農家書屋”,小小的書屋設在“豐子愷紀念堂”里,在滿墻名家書畫的映襯下顯得書香滿滿。這里負責農家書屋管理的退休老教師豐小庭告訴記者,“每天放學后,總有些愛學習,愛看書的孩子特別喜歡來這里看書,等遇上節假日,來的人就更多了,老的少的都有,現在這里儼然已經成了村里的‘文化中心’。”
湯溪鎮宣傳委員胡衛蓮說,本著“讓百姓讀好書,讓群眾學好文化”的精神,湯溪鎮認真落實農家書屋建設工作,把它列入今年的實事工作,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如今,該鎮組織創建的第一批“農家書屋”已經初具成效。
在“桃源小書屋”里,記者看到書屋里圖書琳瑯滿目、擺放整齊。豐小庭介紹說:“我們這個書屋可是由來已久,早在8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還獲得了豐子愷女兒豐一吟的親筆提字。”順著老教師的指點,我們果然看到,小書屋的門前豎立著一塊白底黑字的匾牌——桃源小書屋。好一個雅致、清新的“桃源小書屋”!豐小庭又告訴記者,小書屋剛成立之初,主要是靠著豐子吟的支持,她從上海送來了2000多冊圖書。許多年過去了,雖然當時送來的老書現在已經只剩下一半了,但一直有新書不斷地充實進來,尤其是“農家書屋”創建開展以來,小屋更增添了不少好書。如今書屋藏書已逾7000冊。
前宅村因為是豐子愷祖居地的關系,本身就有較濃郁文化氛圍,村民們說,“農家書屋”不僅促進了農村的文化建設,還切實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增長了農民知識技能,真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隨后,記者又來到湯溪鎮油麻車村,這里負責管理圖書室的是一位愛看書的退休工人范勤為。隨行的鎮干部告訴記者,老人家里就有很多藏書,今年為了支持村里辦書屋,還特意捐了60多本出來。油麻車村的小書屋寬敞、明亮,配上嶄新的桌椅和前宅村的古色古香顯然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但是記者看到,在這里村民們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看書讀報,井然有序地進行借還書,儼然是一派現代化新農村書屋的景象。
范勤為告訴記者,書屋藏書有2600多冊,以前圖書的管理很麻煩,近期在湯溪鎮大學生村官的幫助下,已經把所有的圖書貼上標簽,上了電子檔案,不僅找起來很方便,管理和借閱也更加規范了。
據悉,湯溪鎮目前共有22個行政村創建了農家書屋,每個書屋在鎮、村兩級的共同努力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都達到了擁有藏書1200冊以上、報刊30多種、音像制品100張等標準條件。在書屋的管理上,各村要求實行“科學管理,開放有序”。“各村可以按各自的生活習慣制訂了定期開放時間,然后在村里進行公開公示,讓村民知曉歡迎前來閱讀,合理利用各個時段方便村民學習與借閱,將農家書屋真正用于村民共享,建起村民汲取精神食糧的場所,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胡衛蓮說。
下一步,湯溪鎮將在穩定現有創建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創建新的“農家書屋”,并探索農家書屋建設的長效機制,給農民找到了一個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改變自身命運的平臺,真正把這項文化惠民政策落實到位,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