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現代豫劇《村官李天成》的上演,劇中《吃虧歌》唱響中原大地:“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能吃虧自然就少是非;當干部就應該肯吃虧,肯吃虧自然就有權威;當干部就應該常吃虧,常吃虧才能有所作為;當干部就應該多吃虧,多吃虧才能有人跟隨……”這首《吃虧歌》頌揚的是李天成帶出了一個現代化的村莊,帶出了清風和諧的風氣。由此,筆者感悟道:領導干部在干事創業過程中應該弘揚“吃虧精神”,像李天成那樣開創一片新天地。
這里講的“吃虧”,是為群眾謀利益、為推動各項工作而導致自身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說到底,這首《吃虧歌》唱的是黨的宗旨。在革命戰爭年代,千千萬萬個革命先烈,明知前面存在艱難險阻,但仍不怕“吃虧”,沖鋒在前,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國家建設時期,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華羅庚等老一輩科學家勇于“吃虧”,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國參加建設,自愿過艱苦日子;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淡泊名利、甘愿“吃虧”,自愿降銜、降級,被毛澤東表揚為共產黨人的一面明鏡;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模范公仆孔繁森不怕“吃虧”,兩次援藏,在高原立志:“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以身殉職,英名永傳后世。
叫響“吃虧精神”就要樹立宗旨意識。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最高的人生價值,把為推動工作而在個人利益上“吃虧”當做責任和義務,在“吃虧”中沉淀自己,磨礪自己,升華自己;在吃虧中讓群眾有“民富之實”、“民享之樂”、“民安之感”,真正實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叫響“吃虧精神”就要堅持廉潔奉公。要在事業中養成廉潔奉公的思想品德,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在名利、金錢、美色面前,去貪念、戒私欲、不攀比,始終堅持秉公用權。
叫響“吃虧精神”就要保持艱苦奮斗的本色。在荒原上堅守孤獨,在鬧市中享受寂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一幫人、帶動一群人,將黨的事業向前推進。
其實,“占便宜”與“吃虧”都不是絕對的。有的黨員干部與群眾爭名爭利,占盡便宜,有的甚至不惜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最終淪為腐敗分子,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不愿“吃虧”卻偏偏吃了大虧。而有的黨員干部淡泊名利,一生清貧,犧牲自己利益,顧全集體和大局利益,卻擁有了崇高的名望,受到干部群眾尊敬愛戴。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我們要像李天成那樣高唱《吃虧歌》,唱出人民公仆的精氣神,唱出黨員干部的崇高境界!
——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