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并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發展目標的總和。企業文化是具體的,可以通過“六個有”來展現。
有追求。有追求才能讓人振奮。對企業而言,追求就是為辦成什么樣的企業、帶出一支什么樣的隊伍而制定的目標,它反映了企業的價值理念、發展目標,體現了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目標追求,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企業在起步階段雖然規模不大,卻能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企業巨頭,是與企業追求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密不可分的。
有標識。有標識才能讓人認得。企業標識是企業文化的外在集中體現,是一個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一種形象符號。人們往往是首先通過標識來直觀認識一個企業的文化的。因此,企業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標識。好的標識能為企業文化錦上添花。可以說,越簡單、越具有文化內涵的符號越能打動人,越容易讓人認識并記住。
有活動。有活動才能讓人快樂。活動是企業文化的有效載體。一個企業只有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群眾性的文藝活動、體育活動、讀書活動、競賽活動等,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參與熱情,才能在給員工帶來快樂的同時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的企業不僅有藝術團隊、運動團隊,還有廣播電視、網絡服務、企業小報、企業雜志等,并經常開展諸如“十佳員工”、“十佳案例”、“十佳服務”、“十佳感動瞬間”等評選活動。正是有了這些活動載體,企業文化才得以生動展現。
有故事。有故事才能讓人感動。理念的東西只有通過通俗化的故事才能吸引人,高深的東西只有通過深入淺出的解說才能說服人。毛澤東同志所講的愚公移山故事,讓億萬人民記住了做事要堅韌不拔、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因此,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要通過能夠打動人的故事來展現。故事應與當地歷史文化和企業實際結合起來,這樣才會有歷史厚重感和現實真實感,從而為人們所認同。
有典型。有典型才能讓人信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典型是最有說服力的。典型猶如企業的“燈”與“火”,“燈”可照路,“火”可暖人。樹立一個好的典型,可以使員工學有榜樣,起到引領帶動作用。因此,樹典型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展示企業所倡導的價值理念,使員工明確方向、堅定信念、不懈追求;而且能夠激發員工的創造活力,為企業發展壯大獻計獻策。
有品牌。有品牌才能讓人滿意。品牌中最重要的是服務品牌,它實質上是企業文化的結晶,包括企業的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效果等。在實踐中,有的企業把服務細分為基本服務、增值服務、情感服務、成長服務、前瞻服務、濟困服務、應急服務等,在每項服務下面還有若干小項。正是有了這些具體的服務內容,才形成了企業的服務品牌。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奉獻給社會的主要是產品與服務。通過服務,不僅可以增加產品的可信度,而且可以展示企業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資料來源:2010年12月6日《人民日報》
廉政建設
清廉是一種享受
日前,筆者隨市城建局干部探訪省第六監獄時發現,一些因貪腐落馬的高官經過監獄規律的生活,脂肪肝和“三高”等病狀消失,身體健康狀況明顯好轉。這就告訴我們,沒有了貪欲邪念帶來的心理壓力,過上正常人有規律的生活,就能贏得健康。也從反面證實,清廉才是真正的享受。
享受是指能給人帶來舒適感、幸福感的心理體驗。 追求享受,可以說是人的基本需要。只是不同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追求。可能有人會說,清廉意味著嚴于律己、甘于清貧,有著太多的自我約束,怎能說是享受呢?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清廉,是要求人們嚴格操守黨紀國法和人德,這和提高生活的舒適、幸福指數并不矛盾。
清廉,可以享受到尊重。贏得他人尊重是一種價值追求,更是一種幸福體驗。而領導干部只有廉潔從政、正派做人、公道做事,才可以真正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尊崇和擁戴。像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等人民好公仆的美譽,是花錢買不到,別人奪不走,也是任何物質享受不能比擬的。而像文強一類貪官污吏,雖然在位時把自己的“享受”高架于黨和人民利益之上而為所欲為,最終換來的只能是大眾的深惡痛絕。這就是他們下馬時民眾鳴放鞭炮歡呼慶祝的理由。所以說,不保持清廉,就無法享受被尊重的感覺。
清廉,可以享受到坦然。“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的領導干部沒有非分之想,不貪分外之財,工作時淡定自若,休閑時輕松踏實,也就是說飯不“好”(不像貪官那樣吃山珍海味)卻吃得香,覺不“美”(不像貪官那樣嫖妓養妾)卻睡得甜。這種坦然的日子才是有滋有味、其樂無窮的。而那些貪官污吏,一邊是欲壑難填的邪念難以自控,一邊是驚悸于東窗事發的精神折磨,怎么可以享受到安逸輕松?許多貪官被舉報查處后才發出如釋重負的感嘆,走進看守所或者刑場終于幡然悔悟,這就再清楚不過地說明,精神上的輕松舒暢對于人有多么重要。
清廉,可以享受到健康。國外很早以前就有關于醫學專家對貪賄官員和廉潔從政者健康和壽命狀況對比研究的報道,發現有腐敗行為者更容易誘發癌癥、抑郁癥、腦溢血、心臟病等,因而得出了“廉增壽”的結論。道理很明白,那些貪官整天忙于爭權奪勢的勾心斗角,忙于花天酒地的醉生夢死,忙于朝秦暮楚的畸形情欲,身體的各個部件被瘋狂折騰、嚴重透支著,不過早地發生故障才怪呢!
清廉是最好的享受。只有為政清廉者,說話才有底氣,做事才能硬氣,百姓才會服氣,自己才可順氣。因此,領導干部一定要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自覺接受法紀和道德約束,享受清廉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資料來源:2010年12月浙江《宣傳半月刊》
人生感悟
人生九件事
人生不能等的三件事: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壽數而言,熬一碗粥跑過去端給老人都不為過。父母哺兒是春蠶抽絲,侍奉雙親自然理所應當。別的事可以不急,這個事要急。
二、行善。行善等不得發達之時,等不得日進百金之日,最窮的人也能行善。只要利他,凡事皆善。行善要及早。
三、健身。身體不是永動機,對身體的修補、建設統稱健身。使之健,而非使之衰。健的方法很多,有時要飽一點,有時餓一點;有人泡腳,有人沐頭。要像愛護公家的一草一木那樣愛護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覺得自從跟了你沒吃虧。健身不能等。人生不能怕的三件事:
一、年齡。有人恐懼年齡,這是可笑事情中最可笑的事。年齡大,說明你是贏家。人活著,比樹活著難度大得多。能順利地活下來,是萬幸之幸,怎么能恐懼年齡呢?恐懼年齡的人有一點點虛榮心,但他早晚會知道活著已是上帝的恩賜。對年齡,要變怕為愛。
二、孤獨。人是群居動物,看電視、打麻將、聊天都為擺脫孤獨。然而孤獨可以清心,可以寧神。人總有孤獨的一刻,在茫茫人海中照樣孤獨。做大事更要適應孤獨。能孤獨而會交際,才是活力的象征。孤獨之獨,是獨立、獨有、獨享,要變怕為親。
三、未來。怕未來的人不在少數。怕未來是不知道應該怕什么,先怕一怕。在過去、現在、未來三樣東西中,能把握的只有現在。雖然“現在”也在轉瞬即逝,但畢竟在掌控中。內心強大的人好比過獨木橋的人,只要走好眼下這一步就可以了,別想下一步。未來無須怕,因為還未來。
人生不能悔的三件事:
一、工作。人之所以做當下這一種工作,乃是逢緣而成,在偶然之中包含鐵定的必然。工作是什么?是飯碗,是話語權,是躋身世間的位置,是報答社會的機會。在怨恨中工作比吸煙酗酒的毒性還大。努力工作而在工作中享受樂趣,是福分。居什么崗位都不必后悔。
二、機遇。如果沒有抓住機遇,相當于這個機遇并不存在,悔沒有用。有用的是,機遇變身再來時抓住它。諺語說:上帝關上一扇門,一定會打開一扇窗。沒有天天遭到機遇的人,也沒有一輩子遇不到機遇的人。另外,誰知道當年沒抓住的機遇是禍是福呢?沉實篤定的人,對什么事都不悔。
三、出身。出身所代表的不光是父母,還有童年與鄉土的一切。有些虛妄的人常后悔自己沒生于深宅大院。父母給了孩子一條搏天下的生命,這已是萬分難得,其他的要靠自己去闖。
上帝看重那些生于艱難、手腳并用打天下的人,從不垂青常常后悔的人。
——資料來源:2010年2月《廣州日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