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管理 聯動式共建
通園社區所轄范圍內多為老舊小區,以前物業管理狀況不甚良好。為此,今年5月,社區成立了綜治警務室,以“小區自治”的模式積極打造一個干凈衛生安全的人居環境。
“我們社區有居民1688戶5000多人,而社區工作人員人數有限,管理任務較為艱巨。”通園社區書記唐群婷說,成立綜治警務室后,社區實施了網格化管理,即把社區分成6個網格,每個網格安排相關負責人,網格下面還設置了信息聯絡員,一層一層深入,確保居民的事“件件有人知,時時有人管”。
今年6月份的一個傍晚,通園小區某幢一樓的住戶回家后,發現自家天花板的吊頂被水浸泡,掉落了一地。他認為是二樓住戶的問題,于是找到二樓住戶理論。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一樓住戶打電話給他們所屬安達網格的成員幫忙調解。理清事件情況后,網格調解員叫來了管道疏通人員進行處理,并對兩家進行調解,順利解決了這起糾紛。社區居民張阿姨告訴記者,社區網格化管理為居民提供了方便,一旦發生糾紛隨時都能找到人幫助調節,這不僅及時消除了矛盾,還增加了鄰里之間的和諧。唐群婷則表示,社區網格化服務的實施,不但暢通了民情溝通渠道,讓社區工作人員能及時了解居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和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有利于居民的急事急辦、好事快辦、難事巧辦,切實把居民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除了調解居民日常糾紛之外,綜治警務室的工作職責還包括小區居民日常的安全。目前,警務室共有四支隊伍在小區進行巡邏,其中,小區“大爺大媽”義務巡邏隊在8:00至17:00開展巡邏,小區黨員巡邏隊在19:00至22:00開展巡邏,小區專職保安負責其余時段的安全巡邏,同時,社區還和派出所達成協議,派協警每兩小時巡邏小區一次,形成了嚴密的防護網。唐群婷調出了小區今年發生“偷盜強”案件次數的數據,數據顯示小區刑事案件發生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說明綜治警務室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人防的基礎上,社區還加強了技防,目前正在轄區各重要地段安裝17個監控器,屆時,視頻監控將覆蓋社區主要路口和通道,保障居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