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西醫院呼之欲出,新建148家I級社區衛生服務站
昨日,記者從婺城區衛生局了解到,金西人民醫院的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通過專家評審,經過施工圖紙設計、工程招投標等程序后,金西人民醫院主體工程預計將于6月底開工建設。
據了解,新建的金西人民醫院按二級甲等醫院規模要求建設,占地面積50畝,總建筑面積31799平方米,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積21639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500萬元,其中第一期投資3300萬元。建成后,將成為金西第一家上等級醫院,能大大改善婺城區的醫療基礎條件,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滿足金西群眾的健康需求,提升金西投資環境。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是解決看病難的前提。”婺城區衛生局局長方玉強說,“我們要爭取建立以縣級醫療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網點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打造20分鐘步行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圈,實現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人口全覆蓋。”據了解,目前,全區已完成改造、建設的I級社區衛生服務站18家,符合基礎設施標準的村衛生室185家;國債和省補助項目———新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嶺上鄉衛生院已竣工投入使用,城西、雅畈、瑯琊等衛生院主體竣工。今年,婺城區又利用幾大園區發展的優勢,繼續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計劃擴建或改造安地、羅店、洋埠、蔣堂、乾西、城東等衛生院,新建148家I級社區衛生服務站。
為確保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運行,發揮切實的作用,婺城區衛生局積極探索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服務新體制,實行一體化管理,建立社區衛生管理中心,對全區社區醫療機構實行統一管理,統籌配置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通過試行多點執業、強化專家技術支持、加強基層人員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提高城鄉醫療衛生資源的整體運行效率。
“修了醫院蓋了房,進了機器買了床,看病沒有好大夫,農民白白等一場。”這是對當前基層醫院技術力量薄弱、人才匱乏的普遍性反映。婺城區衛生局從準入、穩定、教育、培訓等關鍵環節,探索建立衛生技術人員培養培訓的長效機制。在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編制上,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落實“定編、定崗、定責”,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工資水平和經費標準;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定性、定編、定補助”,按服務人口和功能合理核定人員編制,政府負責按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設備配置等發展建設經費以及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目前,我區鄉鎮衛生院(除婺城區第一人民醫院)核編523名。截至2009年底,全區在職人員為680名,其中在編人員431名,編外人員249名。下一階段將按13%-15%標準核編到位。
在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上,婺城區衛生局采取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醫技人員開展培訓,更新知識,規范醫療程序;對鄉村醫生開展每兩年一次的鄉村醫生執業注冊培訓,整頓和管理鄉村醫生隊伍。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繼續推進黨風廉政、行風效能建設,開展經常性的宗旨教育、黨紀政紀條規教育、警示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衛生系統的信任程度。重視職業衛生;健全經費保障機制,減輕醫療費用;深化運行機制,實行績效工資。促進基層衛生事業的持續發展。
“通過醫療機構體系網絡建設,農村居民小病就可不出鄉鎮,城市居民在社區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方玉強說,“醫療機構網絡建設將大大緩解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同時也為我區下半年推行的藥品零差率銷售鋪平了道路,使百姓‘看病’也不‘貴’。”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