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區政協委員、白龍橋鎮黨委副書記徐愛娟
“在一個地方工作就要為這一地方的百姓做實事、辦好事。”在2月2日政協委員“三進”活動中,白龍橋鎮黨委副書記徐愛娟說道,“作為鎮干部,我應該為轄區內的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想方設法,作為政協委員,更應該多聽聽基層百姓的聲音,將他們的心聲反映出來,為他們解決困難。”
2009年,作為政協白龍橋工委主任的徐愛娟,積極組織委員多渠道地了解社情民意,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區政協二屆三次會議期間,16名白龍橋政協委員積極諫言獻策,上交提案10件,內容涉及新城區建設、集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工業、農業、環保、交通、衛生等多個方面,參加“我為婺城發展獻一計”活動,報送“金點子”16條,撰寫社情民意11條。
老鎮區改造是白龍橋鎮今年要做的一項重點實事,去年11月,徐愛娟就組織委員進行樂集鎮建設的視察調研,委員們就如何與新城區接軌,提升集鎮品位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徐愛娟告訴記者,作為白龍橋鎮的政協委員,應該為集鎮的發展獻策出力,圍繞鎮里的中心工作,這樣的調研一年不會少于四次。同時,還組織和發動委員們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去年委員們扶貧幫困投入資金近20萬元,支持農村建設25萬元,還有為民義診送醫送藥等活動。
今年“兩會”,徐愛娟對白龍橋鎮的民生問題、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愛娟說,新城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新區這些村的貢獻,白龍橋鎮就有17個村在新區范圍內,但目前還有些遺留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也制約了這些村的發展,這么多年來這些村靠著有限的土地征用提留款進行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沒有后續發展的保障,她將對如何壯大這些城中村的集體經濟提些建議;另外,加快老鎮區改造、蘭溪線路臨江片農民的城鄉公交統籌受益問題都是她所關注的。(記者月映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