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公路段病舊橋梁加固改造工程有序進行,有的“吃藥”、有的“動手術”
目前第一批8座主體工程全部完成,第二批進場施工5座,其余春節后進場施工
“這個橋造得好,原來的橋很窄,而且是個直角轉彎,稍微長點的車就過不去。很多車都要在我家門前調整許多次才能順利通過。所以以前那個欄桿剛剛做起來,沒幾天就又撞掉了。現在好了,橋面拓寬了,橋也變得漂亮了。”長山鄉長山三村村民肖志春站在自家門前高興地對記者說。他家正對著長山橋,關于這座橋的變化,他是最有發言權的。
長山橋的變化得益于病舊橋梁加固工程。針對該工程,婺城區交通局公路段段長呂有盛由衷地說:“公路橋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涉及群眾出行安全的大問題之一,也是很大的民生問題。因此病舊橋梁加固改造工程一直是省里、市里、區里的重點工作之一。”據了解,經過前期的大規模排查,婺城區境內共有公路橋梁315座,其中11座位于國道上,15座位于省道上,121座位于縣道上,166座位于鄉道村道上,2座位于專用公路上。公路段一工作人員介紹:“大部分公路橋梁建成年代已久,經多年使用和水流長期沖刷,部分橋梁出現了基底局部沖空,基礎下沉,橋面破損等病癥。”據了解,縣道姜新線的長山橋、桐溪橋,開下線的下潘橋,橋嶺線的后園橋、湯蘇線的東坑口橋,鄉道后塘至黃康的后塘橋、朱項店至山下的朱項店橋,村道鄭宅至馬畈坑的馬畈坑橋等8座病舊橋梁被列為第一批“治療”的橋梁。
今年6月開始,婺城區交通局公路段正式向病舊橋梁宣戰。“以前每年也要整修橋梁,但像今年這樣大規模地搞,還是第一次。現在第一批8座病舊橋梁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第二批11座改造工程目前已有湯蘇線黃康口橋、湯蘇線交椅山橋、安山線小同橋等5座橋進場施工。整個工程預計在2010年7月底前完成,總投資850萬元”。
“每座橋我們都進行了‘會診’,制定了改造方案,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對癥下藥’。譬如長山橋,彎道很大,橋面僅有4米寬,給車輛通行造成很大困難。我們實地勘測后制定了這樣的改造方案,拆除老橋上部結構,新建一座上部結構為簡支鋼筋混凝土現澆板橋;橋臺單側加寬2米,橋墩兩側各加寬1米,這樣改造后橋面就有7米寬。”工程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第一批已治療的8座橋梁中,后園橋、東坑口橋、朱項店橋、馬畈坑橋難度較大。“都是拆除重建,尤其是馬畈杭橋,我們在老橋上游重新建造了一座新橋,下部結構采用U型橋臺、擴大基礎,橋面足有8米寬,橋梁欄桿為鋼質波形防撞護欄。”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病舊橋梁加固改造并不是一帆風順。“主要還存在三方面困難,一是資金缺口大,雖然省、市主管部門對等級公路危橋改造進行補助,但落實配套資金一直困難重重;二是在病舊橋梁改造過程中,譬如橋面拓寬時要涉及少數村民的局部利益,出現個別村民無理取鬧漫天要價的現象,讓我們工作人員覺得做好事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