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記者孫武斌、通訊員張苑)日前,大型電視散文系列片《白沙溪》在“婺城發布”全網首發后,在婺城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連日來,該系列片被人民網、新華網、浙江新聞客戶端、金華新聞客戶端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頻頻轉載,在短短半個月內創下503萬+的點擊量。一波關于“白沙文化”的熱議從婺城延伸到了全國。
據悉,《白沙溪》的編劇陳越幼時便生長在白沙溪畔。早在27年前,他便取材白沙溪上的白龍橋,創作了《江南有座金華城》,這里是陳越藝術性靈生長的沃土。提及白沙溪,陳越曾多次這樣說道:“如果有一天,我行將老去,我愿意再看一眼的風景,唯有白沙溪……”在此次《白沙溪》的作品呈現中,陳越也將這段話寫進了劇本。
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國良為《白沙溪》點贊。他表示,白沙文化源遠流長,是古婺先賢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更是婺文化研究史上繼上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件大事。對于白沙溪,應當適當恢復部分古堰,配套相關設施,植入相關內容,為白沙溪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創造條件。
浙江省史學會古村鎮分會副主任、金華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啟加表示,《白沙溪》作品情感豐富,場景優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宣傳佳作。此外,他也建議,可適當考慮增加對白沙溪的歷史以及白沙溪流域的故事、農耕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拍攝,更加豐富白沙溪內涵。
去年,當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時,婺城區科協正在積極組織開展婺城水資源文化科普。婺城區科協辦公室主任程蕾在觀看了《白沙溪》后表示,今年,區科協將與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進行科普合作,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進一步做實水文章,幫助全區中小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身邊的白沙溪。
這一波熱議從婺城延伸到全國,哲學博士、《中國故事》雜志副總編輯、大理大學客座教授唐宜榮還專程為系列片的每一集撰寫了觀后感!白髡咚尸F與表達的一切都在這一集里以一種休止的方式、用一種沉郁而明白、深邃而透亮的言辭與畫面綜合地彰顯出來了!碧埔藰s在觀看了第八集《澗道雄關》后說。
據了解,婺城區將進一步挖掘和推廣白沙溪文化,把白沙溪打造成婺城的人文之河、奮斗之河、精神之河,和具有鮮明辨識度的婺城坐標,讓白沙溪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