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交流學習規范管理制度
近日,記者來到婺城區塔石鄉各來料加工點,了解該行業發展情況。據悉,今年塔石鄉來料加工產值預期目標為850萬元,來料加工費發放提升10%。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產值451萬元,完成年計劃的53%,較去年同比增長12.7%,該行業正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記者到山坑村林素梅的來料加工點時,只見她正一個人忙著做手工珠,“村民們都把珠子帶回家做了,這樣他們家務、賺錢都方便。”林素梅樂道。據了解,她做來料加工已有10多年,算得上全鄉來料加工業的“老革命”,曾多次被評選為婺城區“優秀經紀人”、“十佳經紀人”,主要來料加工產品手鏈、項鏈等。林素梅說,她這里平均每月加工人數約40人,去年共發放工資60余萬元,“10多年前只想著不能打一輩子工,于是就創業了,想不到現在自己每年能賺個10萬元左右,還幫村民解決了就業難的問題。”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上塔石村董文英的來料加工點,她這里主要來料加工產品有圣誕禮品、項鏈、袖套等。據悉,她還是全區少有的80后“優秀經紀人”,就今年上半年,共發放員工工資50余萬元,平均每月加工人數50多人。董文英告訴記者,沒做經紀人以前自己還是個業務員,通過多年的努力,加上區里、鄉里對來料加工業的大力扶持,她才有今天的成績。
“有了來料加工,我每個月大概能賺2000多元,在家門口就能賺這錢,以前想也不剛想。”在下塔石村做縫紉工的李阿姨告訴記者,以前沒有來料加工的時候,自己在家帶孩子也不好出門找工作,靠丈夫一個人在外工作,家庭經濟壓力確實不小。記者采訪了不少村民,他們基本上和李阿姨情況差不多,絕大多數村民都因顧及家中老人小孩,都不到城里工作。
尤其是今年塔石鄉畜禽養殖場整治不斷推進,鄉內71戶養殖場全部關停、拆除,此后,養殖戶大多無所適從,一時找不到謀生的出路。因此,如何幫助養殖戶轉行擇業,成了塔石鄉黨委政府當前主抓的一件大事。鄉黨委政府經過認真思考,最后還是把目光鎖定在了來料加工行業。因此,從事該行業成了養殖戶轉行擇業的不錯選擇。據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因來料加工行業對從業人員年齡限制不大,場地要求相對較低,且全鄉有22名來料加工經紀人和936戶約1050人的固定加工隊伍可以依托,可行性極高。所以,鄉里在召開來料加工經紀人會議時,還邀請養殖戶參加,讓養殖戶與來料加工經濟人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目前已有多戶養殖戶表達了想要從事來料加工的意愿。
據了解,為進一步保持來料加工行業良好發展勢頭,今年,該鄉已組織經紀人去義烏等產品集散地洽談業務、學習取經4次,開展來料加工業務培訓交流會3場,有效提高了加工隊伍素質。同時,結合塔石鄉來料加工實際,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劃,并下發《塔石鄉來料加工以獎代補經紀人管理辦法(試行)》以及《經紀人月報表》等規定,對申報要求、加工點管理以及檢查報告等一系列問題作出了規范,完善了獎懲制度。如此一來,為提升全鄉來料加工正規化發展趟開了一條“新路子”,也為有效掌握來料加工進度、合理調整任務布局、加快促進全年目標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