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母親節了,希望與兒子一起為老婆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正在辦低保,希望手續盡快辦好”,“難以下床,希望理發師能夠上門理發”,“擁有一張和老婆的合影”……一張張白龍橋鎮“微心愿征集表”寫著居民們一個個樸素的愿望。
5月4日,白龍橋鎮團委組織鎮青年志愿者、玉龍社區在職黨員、金職院制藥學院志愿者等60多人開展了“青春微力量,圓夢微心愿”活動,走進低保、殘疾等困難群體以及單親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以“能為可為”的原則,廣泛征集微心愿,填寫微心愿征集表,自制微心愿卡,努力為他們圓夢。
圓夢:為結婚22年的夫妻拍攝合影
![]() |
“最近,您身體如何?有沒有定期去醫院?家人之間相處得還好嗎……”5月4日上午,玉龍社區工作人員吳翔正與鄭大伯熱情地談心拉家常,了解其生活情況,并前來為其實現微心愿。
鄭大伯家住后童村雙牌窯自然村,今年50歲。1996年,做泥水工的鄭大伯因意外,工作時不幸從5樓摔下,導致下半身癱瘓,使原本幸福的家蒙上了陰影,他只能靠輪椅出行,靠妻子楊大媽照顧。
因妻子楊大媽患有輕微智障,不便出門,平常外出買菜、看病都是鄭大伯一個人。輪椅,就像鄭大伯的雙腿。“普通輪椅是區殘聯捐助的,外出用的電動輪椅已用了10多年,一個控制器壽命只有1~3年,更換的話得花2000多元,而且換一次輪椅電瓶就得花850元。”鄭大伯告訴記者,為了確保電動輪椅的使用壽命,除非出門,他舍不得用電動輪椅。因為他得把錢用在刀刃上。目前,他們夫妻都沒有工作,家庭收入完全靠著兩人每月共743元的低保補助,而且除了購買生活必需品外,這筆錢還得用于每月導尿管的更換。
“這么多年了,我們夫妻相依為命,我還能好好活著,都靠妻子的照顧,沒能讓她過上好日子,覺得很對不住她。”鄭大伯說,除了22年前拍的結婚照,家里沒有一張兩人的合影,覺得很遺憾。之前,聽說鎮里要辦征集微心愿的活動,為了給妻子一個驚喜,鄭大伯聯系了玉龍社區的工作人員。
當天,金職院制藥學院志愿者楊聰聰帶著單反相機,來為他們拍照。得知要拍照,楊大媽馬上去房間里換上了她自己最新的一件外套,鄭大伯則打水洗臉,兩人一臉喜氣。“感謝老伴陪我這么多年,不離不棄。”鄭大伯和楊大媽看著鏡頭,滿臉笑容。
圓夢:上門為老人免費理發
![]() |
白龍橋集鎮“摩卡形象”理發店老板趙偉在玉龍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星河灣小區為行動不便的錢大爺理發。
今年66歲的錢大爺患上了食道癌,手術出院后,被女兒接到了家里照顧。因為多年的肝硬化,再加上手術后虛弱的身體,錢大爺行動不便,只能臥病在床,連出門剪頭發都難以實現。得知錢大爺的微心愿,玉龍社區的工作人員馬上聯系了志愿者趙偉。凡是鎮上組織的免費理發活動,趙偉總是積極參與。
原本蓬亂的頭發經過趙偉的細心打理后,錢大爺顯得精神多了。“剪完頭發后,整個人感覺都不同了,從‘頭’開始。”錢大爺沒因病魔而氣餒,還詢問大家有沒有治療食道癌的藥材,爭取能夠早日康復。
“5月初到5月中旬,主要是征集微心愿,5月下旬,將征集到的微心愿通過布置‘心愿墻’、共青團白龍橋鎮團委官方微博以及社區論壇等方式對外宣傳,呼吁熱心公益事業的單位、組織和個人進行認領。”白龍橋鎮團委書記姚慧說,下一步還將挖掘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微心愿,統一開展具有共青團特色的微心愿圓夢活動,讓圓夢人現場實現心愿,進一步擴大活動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