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湖實驗學校位于安地鎮,東靠半磐山,西臨梅溪河,布局大氣、環境清幽。學校前身為金華縣南華鄉公立仙源初等學堂,創辦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距今已有104年的辦學歷史。2011年9月,在建校100周年之際,安地初中、安地小學合并,名為“安地鎮中小學校”,又名“仙源湖實驗學校”。2012年2月23日,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教學環境、硬件設施堪稱市區一流。目前,全校已有29個班級,其中初中部11個班,小學部18個班,學生1200多人。
記者:學校根據地處農村的特點,開展了那些活動,有那些特色?
邢均林:作為婺城區農村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我校除了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外,還開設了婺劇、舞蹈、陶藝、武術、銅管樂、陶藝、書法、演講與主持等18個學生社團,努力提高農村學生藝術文化修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社團于每周一、四下午開展體藝活動,時間為每個下午兩節課。學校專門安排了一個副校長負責社團活動,每個社團活動均安排有特長的教師任教、指導,其中婺劇、舞蹈、銅管樂、武術引進了知名的專業外聘老師任教。
學校非常重視婺劇特色教育,把婺劇進校園作為學校的一大特色來抓,專門成立了婺劇社團,開發婺劇文化校本課程,聘請了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淑娟等老師到校指導。
同時,我校還非常重視體育鍛煉,每天都組織學生進行長跑訓練,一年四季都不間斷,這樣一方面能磨練學生的意志,另一方面使他們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為體育中考奠定基礎。
記者:自學校開展社團活動以來,取得了那些成績?
邢均林:自學校開展社團活動以來,學校鑼鼓隊、武術隊,受邀參加各種慶祝活動演出達十多次,得到了市、區領導的好評,也贏得了百姓的高度贊譽。
2012年下半學期,學校還結合仙源湖的山水及人文特點,開始了本土原創婺劇的創作,編排原創婺歌《醉美仙源》,以婺劇的形式道出了安地這一古老鄉鎮的名勝、物產、人文特色。
學校婺劇隊表演的婺劇節目《三請樊梨花》選段《沙場落馬》在金華市第二屆中小學婺劇匯演中獲得一等獎,校銅管樂團參加金華市中小學銅管樂比賽榮獲中學組第一名,校舞蹈隊表演的節目《墨舞詞韻》在區中小學生國學經典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二等獎,原創婺歌《醉美仙源》、原創婺劇舞蹈《髯須趣》獲婺城區文藝匯演一等獎,節目還上了2014年金華市少兒春晚電視。我校婺劇小演員曾小雪、陳晶還參與了電視劇《喋血孤島》的拍攝。
現在,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農村學生也是多才多藝的,一點不比城市的孩子差!
記者:聽說作為婺城區的兩個試點,學校今年專門設立了資源教室?
邢均林:資源教室是在普通學校或特殊教育學校建立的集課程、教材、專業圖書以及學具、教具、康復器材和輔助技術于一體的專用教室。作為婺城區的兩個試點,省教育廳專門撥出專項經費,目前學校投入10多萬元的資源教室已基本建好,驗收通過后,不日就可投入使用。
資源教室方案是要幫助普通班級中所有學習上或行為上困難的學生。我們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安地鎮、箬陽鄉深山區,而箬陽鄉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建立資源教室非常必要,資源教室可以滿足具有顯著個別差異兒童的特殊教育需求,為他們在普通學校接受平等的教育提供最適合的環境與條件。
記者:在小學升初中方面,學校近年來出現了什么可喜變化? 邢均林:仙源湖實驗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是農村學校,但硬件、軟件都比較好。近年來,學校堅持教育教學改革,走科研興校道路;堅持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2013年,學校的105名初三畢業生被省重點高中錄取61人,普高上線率達58.1%,學校連續多年獲得婺城區教育質量優勝單位,體育中考滿分率連續五年獲婺城區第一名。
以前不少山區的學生家長擠破了頭,要將孩子往城里送。由于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質量不斷提高,許多在市區打工的家長們紛紛從城里帶著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門口的學校上學了。為了方便在市區務工的家長,學校還備有兩輛長鼻子校車,專門用于從市區“回流”學生的接送。學校還專門和公交公司聯系,開通了周末愛心接送車,方便山區學生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