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區城西街道雙龍社區,有一群愛好文藝的大媽,她們在社區牽頭下組成了舞蹈隊。成員都是轄區居民,起初并不相識,組隊后她們幾乎每天聚會跳舞,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雙龍社區舞蹈隊有組織有紀律,還記有臺賬,上面詳細列明團隊從2010年成立以來的點點滴滴。在雙龍社區,不少人對舞蹈隊贊譽有加:“等我退休了,也要參加舞蹈隊!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每天傍晚,市區鳳凰花園小區里就會響起陣陣音樂。舞蹈隊的隊員們聚集在一起用飽滿的精神跳出快活的舞蹈,用自己的風采舞出不老的青春,為社區居民送去歡樂,增添活力。
提起中老年文藝宣傳隊的事兒,不少居民都津津樂道,這幾年,舞蹈隊每年都在新增隊員,成為雙龍社區的骨干文藝隊伍,成員以大媽為主,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也有54歲。
每天傍晚,只要不下雨,音樂聲就會響起,大家聚集在一起集合跳舞,成立至今,不斷有人入隊,其中不乏男性居民,他們還適時組織排練、比賽。
“現在,我們生活都越來越好,到了傍晚,大家聚在一起跳跳舞,是一種精神享受!蔽璧戈犞饕撠熑,汪琦阿姨說,參加舞蹈隊好處很多,最主要的是人精神了,生活充實了,信息靈通了,以前的鄰里不和諧,現在也都好起來了,菜市場青菜價格多少、肉價多少,幾乎大家都知道。
緣起社區居民的愿望
2010年,雙龍社區的許多居民都抱怨,因為社區沒有屬于他們活動的場所和空間,特別是一些退休的老年人,愿望很強烈,希望社區能有他們活動的場地。
作為社區文藝骨干的汪琦,了解居民的訴求后,她就與社區的其他幾個文藝骨干商量,籌錢買了錄音機。就這樣,每天定時在鳳凰花園的空地上跳老年健身操。漸漸地,她們這支隊伍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參與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從10人,變成了90人。
社區得知這一情況后,給予了大力支持,適當安排社區的場地給舞蹈隊的隊員們使用。為了讓更多的人動起來,她們還邀請了一位專業老師來指導。有時,她們為了演出,還自己籌錢統一做衣服,買一些舞蹈用的裝備。對她們來說:花點小錢,大家聚集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做做健身操等,精神上有了一種寄托,心態也感覺年輕了。
“記得剛開始的幾個月,每次我們在空地上跳起舞蹈,總能看到新面孔報到。”汪琦告訴記者,舞蹈吸引了很多居民前來欣賞。
舞蹈隊的組建,不僅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快樂,還給社區帶來了文明、和諧之風。
因參與快樂,因收獲感動
舞蹈隊里,活躍著很多文藝骨干,70多歲的胡慶姣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從成立至今,她都堅持來跳舞,幾年下來,身體都感覺好了很多,以前,總會感覺身體疼痛,自從跳舞了以后,手腳也變得利索了。
胡慶姣很有感觸地說,舞一跳,什么煩惱都會忘,老年生活伴歡樂,文藝活動是聯絡鄰里的好載體,是構建和諧社區的一大法寶。
如今,舞蹈隊哪個隊員家中有事,其他隊員都會盡力幫助,共同解決。有一次,家住鳳凰花園的一位年紀較大的隊員摔了一跤,因為是獨居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自然少了許多照顧,隊員們就商量,經常前去探望,還時常陪她聊天,讓她感到溫暖。
舞蹈隊的組建,不僅拉近了居民之間的距離,而且讓大家的感情更深了,生活變得更滋味。
以精神養老促社區和諧
“社區舞蹈隊的組建、發展滿足了老年人文化娛樂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彪p龍社區黨委書記諸葛掌珠說,大多數老人子女都不在身邊,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舞蹈隊等文藝隊伍的存在提供了老年人精神活動的載體。舞蹈隊吸引越來越多的老人來參與,發揮了老年人的特長,也滿足了其他老人和社區居民的娛樂需求。同時,活動多了,鄰里之間交往、溝通也多了,大家能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從而促進了鄰里和諧和社區和諧,同時,也為老年人的相互學習、交流和自我成長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