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村郵站以后,當天寄到的郵件當天就可以收到了。而且,村民寄信、寄包裹、訂報紙,甚至老年人領取補貼金等,都可以在村郵站辦理!比涨埃垬蜴偨S村一村民如是說。
過去在農村,從村委會到村民家,被形象地比喻為“最后一公里”,在很多偏遠的村莊,這部分的農村郵政服務基本處于空白狀態。今年以來,白龍橋鎮結合區委、區政府相關要求,大力完善公共郵政服務體系,目前52個行政村的村郵站都已建成,并通過驗收。村民們說,自從村郵站投入使用以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前幾天,記者隨區村郵站驗收組工作人員走訪了白龍橋鎮葉店村、天姆山村、姜豐村和鄭陽村發現,村郵站的辦公場地都不大,多與農村便民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結合在一起,有統一的店招和背景墻,一臺電腦、一臺電子秤、兩張辦公桌就是其辦公設施,每個村郵站設一名村郵員。雖說場地不大,設備也很簡單,但其提供的服務功能卻是不容小覷。據市郵政局人員介紹,村郵站提供基本服務項目和拓展服務項目;痉⻊罩饕青]件投送,村郵員負責將信件、賬單、印刷品、掛號信、普通包裹、匯款通知單,以及報紙和雜志等郵件投遞到村民家里。拓展服務包括簡易的郵政業務,如信函郵件的收寄、報刊的收訂;航空機票業務、電力繳費、電信和移動手機充值等。
鄭陽村的鄭忠華今年60多歲,當了10多年村主任后,他沒有安心退休,而成了一名村郵員。“我對村里情況最熟悉了,現在老來無事,還能為村里做點事,我覺得挺高興的。”每天早上8點多,鄭忠華就到村郵站,“10點左右,郵政局的同志會把當天的報紙、郵件送來,然后我就負責挨家挨戶地送。”
鄭陽村村子不大,但外來人口有近300人,差不多占了常住人口的一半,他們的信件地址常常沒有詳細到哪一戶哪一號,給鄭忠華的送信工作平添了很多難度!巴獾厝寺,地址沒寫清楚,我光看名字也不認識,只能一次次去打聽,有時候問了三四天才把信送到!彪m然有時候會有點延誤,但大家都對鄭忠華的工作很滿意,“有了村郵站和老鄭,信件絕對不會丟了。”
張惠君是天姆山村的村民,過去她自己做點小生意,今年上半年,村里建起村郵站,她也應聘當了一名村郵員。每天,她要送至少三四十封信件和十幾戶人家的報紙,往往忙完已是中午時間。白天村民要出門干活,找不到人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張惠君每天晚上還要送一次,務必把信件和包裹交到本人手上。“以前村民需要寄信時,都要等公交車到七八里外的鎮郵政局去,然后再乘公交車回來。公交車半小時一班,有時湊不好時間就只能眼巴巴地等著,一來一去非常折騰。現在出門走幾步就可以到村郵站了,方便了不知道多少!睆埢菥說,現在村郵站投入使用不久,功能還比較簡單,主要是寄送信件、包裹、報刊等,以后服務項目會越來越多,充話費、交水電費等都會一步步完善起來。